一個IPO,竟然像懸疑小說,反轉反轉再反轉。
繼前不久媒體報道希音(Shein)在港秘密遞交IPO文件后,這個全球最大的快時尚跨境電商平臺,又有新消息。
01
英媒曝:希音轉戰香港,
是為了給英國施壓?
近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希音申請香港IPO的另一層目的,是為了施壓英國,以保留倫敦上市。
報道稱,知情人士稱,希音已申請在香港上市,部分原因是試圖向英國監管機構施壓,迫使其在風險披露要求上妥協。此前,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在今年早些時候批準了希音另一個版本的招股說明書,但并未被中國證監會接受。如果FCA愿意接受中國證監會批準的招股說明書,鑒于倫敦的投資者基礎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倫敦仍將是希音的首選交易所。
不過,對此,希音曾對國內媒體回應,消息不實,系惡意揣測。
希音否認了,但英國卻急了。
7月10日,據媒體報道,一位英國議員表示,放松披露規則以推動快時尚公司希音在英國上市,將“損害英國上市制度的完整性”。
英國下議院商業和貿易特別委員會也表示,對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披露要求的任何變化“深感擔憂”。該委員會主席利亞姆·伯恩(Liam Byrne)還致信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這不僅會損害英國上市制度的完整性,還可能損害英國金融市場的聲譽。
02
英國急需一個希音
希音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從2023年至今,其IPO已經“轉移陣地”兩次:
2023年11月時,計劃秘密赴美上市,彼時估值約900億美元(約7020億港元); 2025年3月,希音獲FCA批準在倫敦上市,彼時市場潛在估值已經下調至500億美元,還有股東方提出估值需下降至約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
但如果仔細分析,希音其實并不缺錢。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披露,希音賬上有約120億美元的現金,對上市融資,其實并沒有特別迫切的需求。
對于上市地點,希音并不是非要在倫敦上市,具備中國血統的它在香港反而可能會更順利。希音雖然總部遷到了新加坡,但供應鏈還是深深扎根在國內的灣區,同時,希音也反過來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在政策上,據《金融時報》報道,國內也更鼓勵那些尋求上市的公司優先考慮香港,而不是紐約或倫敦。
但倫敦卻非常需要希音。
今年上半年,香港成為全球IPO最火爆的市場,沒有之一。
據德勤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有40只新股在香港上市,同比增加33%;集資總額達1021億港元(約933億人民幣),是去年同期的逾6.7倍。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公布這一數據為1087億港元、普華永道公布的這一數字為1071億港元。
雖然數據存在些微差異,但三者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今年上半年,香港IPO集資額領先美國的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成為全球第一。
其中,今年上半年全球10大集資新股中,港交所就占了4個,包括今年最大IPO的寧德時代。如果希音在今年內于港交所IPO,或將成為香港今年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
反觀倫敦IPO的融資,在2025年跌至30年來最低點。五家上市企業僅融資1.6億英鎊。
希音應該是倫敦證券交易所過去十年來最大的交易之一。這對英國金融機構來說,無疑是從上門的“救命稻草”。如果希音能順利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將有望提升英國金融市場的信心和形象。
盡管希音沒有主觀想要“施壓”的意圖,但其轉戰香港的動作,從結果上來說,確實引起英國業界的輿論反彈,為其在倫敦上市創造了一些新機會。
在三次轉戰沖擊IPO的過程中,希音業績也開始出現下滑。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報道稱,2024年希音的銷售額增長19%至380億美元,但凈利潤卻下降近40%至10億美元。這難免讓人質疑,希音的估值還能否達到其23年G+輪融資時的660億美元。
不過,希音今年凈利潤滑坡狀況或將有明顯改善。
據知情人士透露,占希音總收入三分之一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并沒有此前擔心的那樣,遭受關稅豁免結束的嚴重打擊。另一邊,競爭對手Temu卻因關稅增加,基本退出美國市場。這讓希音意外獲益,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如果消息屬實,希音的估值,或許有望回升。至于到底能否重回660億美元,還得看今年凈利潤的具體表現。
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