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我最近感受到最大的成長:我正在主動地去創造體驗,來檢驗自己。
到今年7月,我已經連續更新公眾號一年了,這一年我經歷了很多變化,這種變化我想主要是知識帶來的,會讓人開始覺察自己。
第一個階段,我只是純粹地分享一些旅行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所感。
后來覺得自己分享的東西可能太淺了,為了表達時別顯得自己過于沒文化,我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為了輸出我讓自己必須輸入,我每天都會看訪談節目、播客、書、公眾號,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完全放棄了看一些休閑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每天下班回家就是看十三邀、圓桌派、各種書,并且邊看邊做記錄,我像一塊海綿一樣瘋狂汲取養分,當然我也很喜歡。
長期這樣的狀態讓我自然的進入了第三個階段,我開始思考深刻的問題,進行深度的聊天,我已經無法只聊聊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了,我習慣性的從現象對事物進行更多的解讀,以至于有朋友覺得我太嚴肅了(笑,我怎么可能是一個嚴肅的人呢)。因為不停歇的思考,我開始覺察到我身上發生的感受和情緒,我老會覺得誒我怎么不舒服了,我怎么難受了,然后去找這到底是因為什么來源在哪,然后找到來源是身邊的人,可能是他們有意無意的行為,有時我會去釋放,有時我會自己努力去緩解,總之,很累。朋友也說我“你怎么那么多情緒啊”,我也很痛苦,是啊,我怎么這么多情緒啊,可情緒它就真真實實的出現了,而且是實實在在的從別人身上來的。
痛苦實在太大了,所以我讓自己進入到了第四階段,弱化自我意識,提高主體性。遠離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人,當我身邊凈化到只有對我非常友善,呵護我敏感情緒的人之后,我沒有那么多不舒服了,而且我雖然偶爾也會難過,但因為想到她們一定沒有傷害我的意思,我就會減輕過度的自我分析,這讓我終于來到一個輕松的環境,我不再那么沉重了,我終于有力氣返回頭看我當時那樣到底是怎么了,我明白了,當時我因為突然分析了太多自我,自我意識極具擴大,可是我的主體性卻沒那么強。兩者的區別是,自我意識會讓我的關注度在我自己,主體性是把我當成核心,周圍的事物不能直接作用我,而是我選擇是否接受周圍的信號。之前的主體性弱、自我意識強的狀態就必然會導致,我老在「被」別人影響。現在我就處在這個第四階段,對周圍信號選擇性的接收。
回看曾經,如果我沒有覺察,可能也會過得相對舒服,混混沌沌的忍受、生氣、宣泄、忘掉,但有過覺察,我才可能有第四階段的控制力,或者說因為這樣,我成為了一個更加思想獨立的人。
對于降低自我意識,提高主體性,一定是在一次一次的經歷中磨煉出來的,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所以當我感覺自己有了一些能力之后,我把自己丟出去歷練,也是修煉。
前兩周參加了志愿者活動,去養老院看望老人,當說出我的發心就是“想做點什么”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自我好像減弱了,我是真的想為別人做點什么,我是真的想聽聽別人說什么,需要什么。
有一個環節是讓大家上臺表演節目,主要為了給老人營造一個熱鬧的氛圍,高興高興,我沒有提前準備,臨時上去講了個最近看的電影故事,下臺之后我發現我會復盤回想自己剛剛講的怎么樣,這正常嗎,這不正常!我的發心是為了讓老人感到熱鬧高興,我表現的如何完全不重要,我不需要是我,可以是任何一個人,我表演的可以是任何,所以我不需要把關注點放在“我”上,結束了就是結束了,如果我繼續復盤繼續關注,還是把“我”放大了。這對之前來說,是需要消耗我很久去思考的,甚至晚上回家我都要回想,但我的進步是,當我發現我不該關注自我之后,這個舉動很快就停下了。
現在我幾乎每天都自己跟自己聊天,好像存在了兩個我,一個是表達感受的我,一個是抽離出來觀察“表達感受的我”的我。感性我和理性我同時存在,感性我是在一直以來潛意識的基礎上做出的慣性反應,理性我是用來解釋感性我,疏導緩解感性我,慢慢的潛意識可能就會有所改變,感性我就會被理性我引導,它們相互作用,讓我的精神系統能更好的運作。
說一件勇敢的事,我媽去西藏了,她能放下這些社會身份,追逐自己想要的我看到真的很開心,我贊助她錢,讓她放心的去吧,我媽說:“怎么好像你是媽媽,我是小孩”,我說:“那你就當一把小孩”,媽媽說:“我當小孩的時候也從來沒有過這待遇,現在老了老了當了一把小孩,終于當上開心的小孩了”。如果說以前我會希望滿足我媽,感受到我的價值感,那么現在我只是單純的想滿足她,看到她開心快樂就好,我想去付出愛,也從別人的善意里汲取愛。
那天看《再見愛人》有一個環節是三個家庭輪流做導游,當接力棒由麥麥交給葛夕之后,大家非常認可葛夕的價值感,而并不認可貌似很在意大家的麥麥,因為葛夕有在傾聽別人的需求,麥麥只是自以為的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強加于所有人。認可別人的價值,別人才覺得你有價值。傾聽比輸出更重要。
媽媽去西藏,對她想做的事情的渴望讓我覺得生命能量被點亮。志愿者們的奉獻讓我感動,為他們的發心所流淚,世界上還有這么這么多好的人。
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因為越來越覺得沒什么太多好說的了,我現在正在努力的多做,我想多修煉修煉自己,在“行”中檢驗自己對“知”的踐行程度。也不再需要為了輸出而輸入了,因為輸入已經成了我的習慣了,我不需要再努著勁不敢松懈的學習了,我有能力在休閑與學習中自由切換。所以我思考這周要不要寫,寫什么。
是的我還是選擇寫了,因為我想跟你們分享我這一年的成長,有從去年7月開始就關注我的朋友,一路走來,看著我的成長,不知道對你們來說是不是也算一種生命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