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印發。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力爭全省平臺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百億級規模平臺企業超50家,活躍網絡經營主體達到1000萬家;平臺企業營收總額達到2.2萬億元;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速保持在5%。
引導頭部平臺企業向高科技企業轉型
浙江平臺經濟發展始終處于全國第一梯隊。數據顯示,目前,浙江平臺企業數量超過850家,數量和交易額持續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浙江省跨境電商全業態出口3500多億元,增長10%,占全省出口總值的9.2%;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4%,成為拉動社會消費的最大增量。
“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浙江平臺經濟的先發優勢正逐漸被趕超。”新零售行業資深分析師丁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全國各地對平臺經濟日漸重視,入局者增多,保持先行者地位難度增大。另一方面,玩法有變化,情緒消費增長迅速,網購方式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換句話說,商家要制造需求來吸引消費者下單。尤其是抖音、小紅書等內容電商崛起,以“貨架電商”起家的浙江平臺企業面臨與時俱進、主動求變的緊迫問題。
丁帥分析指出,在模式創新上,隨著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浙江平臺經濟新成員增多,業態更加豐富多元。以直播經濟為例,全國十大MCN機構,在浙江的超過一半,杭州被稱為全國直播電商第一城,現有綜合類、垂直類頭部直播平臺32家、主播近5萬人。
盡管浙江在人工智能上取得了突破,但目前浙江的技術驅動型平臺企業仍偏少。
為此,《行動計劃》提出,繼續引導頭部平臺和細分賽道平臺企業向高科技企業轉型,加大研發比重,在大模型等新興領域保持領跑優勢。比如,支持發展大模型的服務平臺,加快打造繁榮的大模型應用服務生態。另外,推動平臺企業開放算力和算法資源,支持大模型開源與應用,提升開發者研發實踐便利性,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源技術生態等。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將投入3800億元來構建AI基礎設施,堅定“AI+電商”的戰略,樹立平臺經濟發展的新標桿。
今年以來,浙江開始實施“平臺+產業”雙向賦能行動,打造了諸暨珍珠、嵊州小籠等一批消費平臺經濟的專業示范樣板,取得了顯著成效。《行動計劃》提到,今年浙江計劃打造25個以上百億級消費品產業集群,擴面100個縣級消費品產業集群。
聚焦供需兩旺,《行動計劃》提出著力打造激發消費活力的新標桿。例如,通過實施“浙江精品”培育計劃,提升產品服務品質;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消費”,打造一批創新應用消費場景;營造一流消費環境,持續擦亮“放心消費在浙江”的金字招牌。
平臺經濟全球視野與規范發展
今年4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聯合阿里巴巴啟動“貨通全球產業帶出海”計劃,帶動了全省40個產業鏈,面向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拓展業務,助力今年上半年全省對外出口實現快速增長。
支持企業尤其是平臺企業走出去,各級各部門將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比如,實施網絡交易平臺品質提升行動;推動平臺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建立品牌聯盟;加強線上商品質量管控和監督管理;支持平臺提升綠色商品供給和銷售等。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行動計劃》鼓勵平臺經濟全球化布局,打造高能級開放省域樣板。比如,大力培育龍頭跨境電商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國際競爭力;發揮跨境支付企業集聚優勢,打造全球跨境支付結算中心;加快構建“海陸鐵空”立體化國際物流通道等。
丁帥認為,當前平臺經濟領域內卷競爭加劇,“低質低價”擠壓企業利潤空間,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因此要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
“政策推動的核心邏輯在于通過技術杠桿降低成本、以細分場景創新突破價格內卷、以制度創新激活產業協同。浙江正通過將‘規模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讓政策紅利變為企業發展驅動力。”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
平臺經濟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吸引了廣大的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和網絡主播等新就業群體的勞動者,僅浙江新就業群體人數就超過270萬。
未來,浙江將把新就業群體納入社會公共治理的范疇,針對其人員復雜、流動性快、分布較廣等特點綜合施策,構建全省一體化的網約配送服務管理新模式。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