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各位寶爸寶媽們!我先給你們講個事兒,說不定你們家里也常出現。清晨六點半,小明的鬧鐘都響第三回了,他還在被窩里跟夢里的恐龍嘮嗑呢。再瞅瞅他書包里,半塊橡皮扔得亂七八糟,校服下擺還沾著昨晚打翻的酸奶漬。這場景是不是在好多家庭都反復上演啊!
時間觀念差的孩子,就像被困在迷霧里的探險者。心里明明知道該往哪兒走,可就是一會兒被路邊的蝴蝶吸引,一會兒被螞蟻絆住,甚至一片落葉都能讓他們停下腳步。
那為啥孩子會時間觀念差呢?這里面可有好幾個原因。
首先是內在時鐘紊亂。五歲的小美覺得“五分鐘”就能看完一整部動畫片,這其實是因為兒童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沒發育好。就好比剛學走路的嬰兒得扶著墻練習,孩子的時間感知能力也得有個具體的東西幫忙。
其次是時間感知模糊。媽媽說“等會兒再玩”,到孩子耳朵里就成了“永遠”。這就像用放大鏡看螞蟻,本來很短的時間,在孩子眼里就變得老長老長,而那些重要的時間點,卻像沙粒一樣從指縫間溜走。
最后是多巴胺陷阱。現在電子屏幕的即時反饋機制,把新一代孩子的神經回路都給改變了。刷短視頻的時候,每三秒就有個獎勵刺激,搞得現實里時間過得都沒啥意思了。
不過別擔心,有三把鑰匙能幫孩子打開時間之門。
第一把鑰匙是具象化時間魔法。可以弄個彩虹時間軸,用不同顏色的磁貼把起床、吃早餐、上學這些時間段標出來,讓孩子像玩拼圖一樣安排時間;還能故事化計時,把二十分鐘的作業時間說成“幫助美人魚公主趕在日出前織完鱗片”;再準備一些不同質地的沙漏,粗砂的代表長任務,細砂的對應短任務。
第二把鑰匙是構建時間銀行。搞個時間存折,孩子完成約定的事兒就能存“時間幣”,存夠了就能換周末的特殊待遇;每周日還能來個時間拍賣會,讓孩子用虛擬貨幣競拍自己能支配的時間段;再用手機把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錄下來,回放的時候幫他們看看時間管理哪兒做得好,哪兒做得不好。
第三把鑰匙是創造時間儀式。早上全家一起花三分鐘做“時間瑜伽”,就是深呼吸、拍拍身體、伸展伸展;孩子放學回家用特定音樂當信號,然后配合著整理書包的固定動作;周末把這周時間管理的心得寫在紙上,裝到玻璃瓶里,就像個時間膠囊。
就說小明吧,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改造計劃”,他書桌上變化可大了。鬧鐘旁邊貼著“起床三部曲”的流程圖,書包側袋里裝著“時間能量石”,完成任務就能轉動的彩色石頭,冰箱上還貼著“時間銀行”的存折,最新記錄顯示他這周成功存了17個時間幣。
最后我得給各位當家長的提個醒,咱們改變孩子,不是要消滅他們的“時間任性”,而是要教會他們和時間一起跳舞。當五歲的朵朵把“寫作業”說成“在知識城堡里探險”,當八歲的樂樂驕傲地展示自己設計的“時間迷宮通關地圖”,我們看到的可不只是孩子時間觀念變強了,還有他們的創造力和自律性一起綻放呢!記住,最好的時間教育,就是讓孩子在掌控時間的同時還能保留追逐蝴蝶的童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