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的最新講話,信息量很大。
7月10日,黃奇帆在出席2025貝殼財經年會時指出:生產性服務業具有五大戰略性功能,是全球GDP的核心增長極,對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誠然,不同于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正被視作能使制造業“點石成金”的重要領域。
對志在全國“位次前移”、服務業增加值已突破萬億的青島來說,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有望讓其在未來的城市排位戰中突圍。
關于這6個字
黃奇帆曾多次給青島“支招”
這段時間,黃奇帆密集圍繞“生產性服務業”發聲。
今年6月6日,杭州市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第一屆第二次理事會暨黃奇帆先生報告會在杭州召開。會上,黃奇帆帶來題為《生產性服務業專題報告》的演講。他指出,生產性服務業是推動GDP增長的最大增長極,并直言“杭州搞這個促進會,很有戰略性和前瞻性?!?/p>
6月21日,他又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5年中期論壇上表示,生產性服務業不僅是制造業高科技發展的溫床、土壤,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溫床、土壤。
而在7月10日的活動上,黃奇帆更是直言生產性服務業對我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中國在此領域,仍存在占比偏低、服務貿易比重不高、制造業產值利用率不足等突出問題。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謀劃“十五五”開局的關鍵節點,黃奇帆之所以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性,概因其產生的附加值高,且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可小覷。
以蘋果公司為例,一年生產的2億部手機中,1.7億部手機在中國制造,總銷售額近1700億美元,其中有40%左右的稅前毛利,也就是680億美元。但在這其中,中國的制造業企業只能拿走170億美元,而蘋果則可以拿走剩下的500多億美元利潤,原因就是蘋果牢牢掌握了科研、金融、物流、銷售及售后等生產性服務的各個環節。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產性服務業完全可以與真金白銀畫等號。因此,生產性服務業也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所關注。
除前述提到的杭州外,蘇州、寧波、青島等地也將生產性服務業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這些城市所瞄準的,是一組乘數效應:研究顯示,將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程度提高1%,制造業效率可以提升39.6%。
以青島為例,今年6月,市委書記曾贊榮在調研督導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時指出,要聚焦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名在經濟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黃奇帆此前曾多次來到青島。其中,2023年他兩度因生產性服務業與青島結緣。
7月,在2023年青島品牌日啟動儀式暨品牌卓著發展論壇上,黃奇帆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當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青島既有海爾、歌爾等引領型企業,也有完善的計劃和設想,在智能駕駛、AR/VR領域有很好的產品,并直言“我相信青島的品牌,只要基于創新,就能夠實現長周期的引領?!?/p>
演講中提到的智能駕駛、AR/VR,均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范疇。
緊接著,在9月召開的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上,黃奇帆在分析我國更高水平開放的新特點時提到,我國已從關貿總協定和WTO框架下的以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
生產性制造業,正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
而透過黃奇帆前后兩次表態可以看出,青島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也已浮出水面——品牌和開放。
青島做得怎么樣?
數據顯示,去年青島服務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495.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6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0%。其中,青島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5921億元,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為74.2%。
從數據上看,青島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在全市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5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青島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這離不開青島對于品牌和開放這兩張“王牌”的持續放大。
品牌指向的是市場主體。去年年初,在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公布了全市現代服務業首批41家鏈主企業名單,涵蓋現代金融、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領域。
這41家得到青島官方背書的企業,正是青島生產性服務業核心競爭力的代表,其中不乏海爾、海信等本土龍頭企業,也有斯坦德、海檢等成立剛滿10年的“新一代”企業。
在此基礎上,青島還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繼續加注。今年4月印發的《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大力發展在線研發、數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線檢測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爭取每年打造10家左右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全面提升數據貿易國際競爭力。
當然,培育產業生態,企業只是其中一部分,如何與青島正在布局的先進制造業實現更好地銜接,才是決定青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級的關鍵所在。
此前黃奇帆特意“點贊”的智能駕駛、AR/VR,在青島當下所布局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均有明確提及。在智能駕駛所屬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青島明確提出要聚焦智能網聯系統,重點發展智能座艙、車路云協同等細分賽道;AR/VR所屬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更是被青島列為要優先發展的兩個先導產業之一。
針對上述這兩個產業大類,青島分別提出到2027年要實現2500億元以及2000億元的產業規模。這意味著,青島需要在這兩個領域尋求更高的產業附加值,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而這也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賦能。
畢竟,制造業越往產業鏈上游延伸,越往技術創新含量高的環節升級,就越需要現代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
從這個角度來說,培育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密切的數字經濟、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頭部企業,對青島發展現代服務業產業至關重要。
再從開放層面來看,青島坐擁青島港這樣一個樞紐港,又有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這樣的高能級開放平臺加持,在發展服務貿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外需增長,將帶動產能提升,從而會進一步釋放青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潛能。
當然,在與開放相關的領域,青島短板同樣明顯。在日前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中,青島總排名首度超越東京、釜山,來到第13位,但青島在航運服務這一維度,僅排名第16位,低于總排名3位。
要知道,航運服務涵蓋貿易、金融等細分領域,這代表了青島在現代商貿、現代金融以及科技服務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而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說,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開放能級,歸根結底都與城市經濟發展緊密相關。因此,青島如果能夠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再進一步,或許距離實現“在全國位次前移”的目標,也會更進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