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金王應用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島金王”)退出全資子公司新疆新鐵匯茂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鐵匯茂”)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
這次交易是青島金王自2021年以來持續壓縮低盈利業務的延續,其以“未達信披標準”為由低調完成了此次對非核心資產的剝離,而接盤方煙臺榮盈貿易有限公司(下稱“煙臺榮盈”)的再次出現,揭示出其戰略收縮路徑的連貫性。
在消費市場復蘇乏力、ESG評級墊底的背景下,青島金王的業務調整能否扭轉頹勢,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非核心業務“斷舍離”的必然選擇
新鐵匯茂成立于2019年1月,注冊資本1億元,是青島金王在供應鏈領域的重要布局。彼時,青島金王正處于化妝品業務擴張期,通過收購杭州悠可、廣州棟方、上海月灃、廣州韓亞等多家知名化妝品公司,試圖構建“研發-生產-供應鏈”全鏈條體系。
然而,這一布局未能持續。數據顯示,青島金王營業收入由2020年的40.02億元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17.93億元,歸母凈利潤波動明顯,供應鏈業務營收占比從38.43%驟降至0.91%,同比下滑98.31%。
此次對新鐵匯茂的剝離,意味著青島金王徹底放棄了對供應鏈板塊的投入,而青島金王并未就此事發布公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出售子公司股權導致合并報表范圍變更的,若交易金額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或成交金額超過1000萬元,需及時披露。青島金王稱“交易未達信披要求”,但未公開具體交易價格及新鐵匯茂最新財務數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的接盤方煙臺榮盈并非首次與青島金王合作。2021年,青島金王通過掛牌轉讓方式,將青島儷采、儷臻、儷承等化妝品子公司股權出售給煙臺榮盈。工商信息顯示,煙臺榮盈由王仁生持股99.01%,注冊資本2020萬元,其連續承接青島金王資產的動作,引發市場對兩者關聯關系的猜測。
業績波動與ESG短板暴露轉型陣痛
青島金王在2006年以蠟燭業務上市,2013年跨界化妝品行業,一度實現營收從10億元到40億元的突破。但自2020年起,公司業績持續下滑,2025年一季度延續下行趨勢。
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化妝品業務的收縮。數據顯示,化妝品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58%降至2024年的21%,而蠟燭與香薰及工藝品占比從39.71%升至78.04%,重回“一枝獨大”格局。
盡管業績承壓,青島金王股價今年以來仍上漲69.45%,近60日漲幅達18.88%,市盈率(TTM)高達190.73倍,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但資金流向顯示,7月11日主力資金凈流入2835萬元,7月15日即凈流出432萬元,市場情緒波動明顯。
2025年4月,華證指數將青島金王ESG評級定為C級(最低檔),在12家家居用品行業上市公司中排名末位。細分項中,治理(G)得分71.65分,行業排名12/12,信披質量、治理風險等指標失分嚴重。這與青島金王2024年年報存在數據“烏龍”且未發布澄清公告,以及公司多次未及時披露子公司轉讓事項形成呼應,暴露出內部治理的薄弱環節。
短期回春與轉型突圍的雙重挑戰
青島金王當前將重心回歸蠟燭與香薰及工藝品業務,該板塊2024年營收占比達78.04%。從行業趨勢看,疫情后香薰消費需求回升,但青島金王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海外市場依賴度高,出口占比超60%,易受匯率波動和貿易壁壘影響;二是國內競爭對手加速布局,同類品牌通過性價比和渠道優勢搶占市場份額。
盡管化妝品業務占比降至21%,但青島金王仍未完全放棄。2024年其通過關閉低效門店、聚焦線上渠道,使化妝品業務虧損收窄。但行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國際品牌占據高端市場,國貨品牌憑借直播電商快速崛起,而青島金王缺乏核心品牌和研發優勢,重拾增長難度較大。
從這一方面考慮,剝離非核心資產有助于青島金王降低負債、聚焦主業,但過度收縮也可能喪失轉型機遇。例如,供應鏈業務的放棄,使其失去了與化妝品品牌合作的紐帶,而ESG治理的滯后可能影響機構投資者信心。
青島金王退出新鐵匯茂,是其戰略收縮的縮影,也是傳統制造企業在消費變革中艱難轉型的寫照。從跨界擴張到回歸主業,從業績波動到ESG短板暴露,公司已經走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節點。
未來,如何在傳統與新生業務的“紅海”中挖掘增量,在治理優化中重塑信任,將決定這家老牌上市公司能否真正走出轉型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