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滄州美術館作為支持單位,李可染畫院申報的“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之“愛麗絲與兔子洞——李駿逸水墨個展”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展覽共展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青年教師、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李可染青年畫院特聘畫家李駿逸近年創作的33件中國畫作品,呈現其在水墨創作方面的藝術探索軌跡。
展覽現場
“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扶持項目,旨在展示當代青年藝術家群體的創作理念、學術態度、藝術成果和精神追求。入選的75個項目,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國內畫院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面貌,彰顯出他們對美術創作的獨立思考,也展示了當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態勢。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女畫家協會會長徐漣在觀展時表示,李駿逸的水墨作品展現出其情感經歷與人生成長的清晰脈胳,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想象力、創造力是藝術家彌足珍貴的特質,而傳達真、善、美,則是藝術創造的終極價值所在。在今天紛繁復雜的世界里,藝術家要有思考、要有體悟,才能夠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繪畫以形象為載體,所有的思想都需要有藝術語言作為支撐,這包括線條、色彩、造型等。如何以形象為載體,既賦予作品形式意味,又能讓觀者透過畫面感知其背后的深刻意蘊,這是青年藝術家李駿逸已經有所感悟并正在著力探索的核心。這是她這個展覽最有意義的地方。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原主任尚可在觀展時表示,李駿逸的水墨個展兼具學術性與當代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藝術語言層面,她跳出傳統筆墨的固有樣式與技法桎梏,強化色彩語言的表現力是其突出特征,盡管作品中的色彩并不濃烈,灰色系的鋪排與和諧統一的色調依然傳遞出別具魅力的情緒與美感;二是在造型層面上,她以隨性的語言與形態,表現出對世界的觀察、理解和在繪畫上的追求,這種隨性還體現在畫面的營構上,她以大膽想象組織畫面形象,令畫面既顯輕松,又滿溢想象張力;三是作為青年畫家,李駿逸在中西方的廣泛觀照中,既體現出年輕一代畫家的敏銳直覺,又反映出對審美情趣的新認知,因此作品表現出較強的現代意識,凸顯出強烈的當代性,帶給觀者新的視覺享受。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雕塑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王藝表示,李駿逸作為年輕藝術家,在創作上已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成熟度。她并非憑借傳統意義上多年積累的技法成熟,而是通過繪畫手法、構圖及意境想象,將個人想要表達的意境完美呈現。此外,李駿逸并未因循父親李孝萱的創作路徑,而是將影響內化,轉化為自己骨子里的意境表達,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風格,尤其是在色彩運用上極具當代性。他談道,李駿逸的作品為當代中國畫的表達提供了新可能。她的畫作風格唯美、色彩柔和,能與當下生活場景相融,為觀眾提供了新的審美體驗與情緒價值。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曉輝表示,李駿逸的作品傳遞出的藝術特質令人觸動,其水墨實踐是當下教育體系中稀缺的寶貴探索。她以水墨為媒介材料,通過水墨的傳統概念,將個體生活體驗與社會感悟即興融入創作,讓水墨成為即時表達的載體。其作品展現的是當下的、走向新圖景的水墨,有著生澀而鮮活的感覺,這正是傳統水墨教學中最需調動的藝術因子。她將歷史的審美線索個性化地連接起來,實現了時代性與個性化的統一。其水墨話題既區別于傳統,也跳出概念化的藝術與生活的框架。對從事水墨創作及研究者而言,這無疑對認識“水墨與生活”“當代藝術家的筆墨生活”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示。
展覽現場
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魏祥奇表示,展覽呈現了李駿逸十余年的創作軌跡,風格轉變清晰可見。其早期作品聚焦都市女性夢境,受《愛麗絲夢游仙境》等文學、影視作品的啟發,她以粉紅色調構建充滿幻化感的世界,畫面中的女性形象顯然是自畫像,常與大鵬鳥等交織,彌漫著爛漫的少女式的神秘情愫。其新近的創作,則從夢境轉向現實,聚焦馬、馴鹿、北極熊、犀牛等現實中的大型動物,將視角投向內心遙遠的“故鄉”。畫面中的自畫像與大型動物形成空間對話,這些動物形象表現出非常豐富的象征性和隱喻性,體現了她對自我認知的變化。同時,其色彩語言隨題材同步演進,從早期偏愛紫色、紅色、粉色等帶有女性特質的色調,近年則融入綠色、土黃色,從“夢幻”落回“土地”。創作方法也從依賴想象的圖式,轉向注重生活觀察與自然體驗,展現出她在追尋自我中,將夢幻與現實交織的獨特藝術路徑。
展覽現場
李駿逸談道:“轉眼間,距離第一次畫‘愛麗絲’已經十多年。從2014年起充滿爛漫想象的‘愛麗絲的夢游’等系列,到2017至2019年從夢境回歸現實的‘歸來之地’系列,再到2021年以來轉向尋覓被現實滋養的精神原鄉的‘遠方’系列,這幾個系列清晰地串聯起我繪畫思路的轉變和水墨實踐的過程。我一直認為,繪畫風格應從自己的內心自然而然地長出來。它需要閱歷、經驗的累積與遞增,是情感、生命的沉淀與爆發。中國畫本身,如宋代米芾所說‘平淡天真’‘不裝巧趣,皆得天真’,才是繪畫的最高標準。創作者既要經歷一個用力尋找自己的過程,也要有一個漸漸自知、從容舒緩的過程——這是經歷陣痛后的清醒覺悟。唯有如此,作品才能做到兼具靜謐中的光輝與力量,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17日。
部分展覽嘉賓合影
部分展出作品欣賞
李駿逸 《藍色之樹》 紙本設色 139cm×68cm 2014年
李駿逸 《女神樹——弗里達·卡洛》 紙本設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駿逸 《女神樹——昂山素季》 紙本設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駿逸 《女神樹——瑪格麗特·杜拉斯》 紙本設色 139cm×98cm 2016年
李駿逸 《女神樹——輝光》 紙本設色 138cm×98cm 2016年
李駿逸 《森林之聲——scandinaviad的晨靄》 紙本設色 140cm×210cm 2021年
李駿逸 《直到世界盡頭》 紙本設色 68cm×139cm 2022年
李駿逸 《孤獨星球》 紙本設色 110cm×97cm 2023年
李駿逸 《我不曾誕生在這里》 紙本設色 139cm×68cm 2023年
李駿逸 《潛入的渴望》 紙本設色 49cm×38cm 2024年
李駿逸 《空白地帶》 紙本設色 97cm×148cm 2024年
李駿逸 《走過白夜》 紙本設色 97cm×135cm 2024年
李駿逸 《第二個我》 紙本設色 139cm×68cm 2025年
李駿逸 《和你一起生 一起死》 紙本設色 139cm×68cm 2025年
李駿逸 《玻璃上的彩痕》 紙本設色 139cm×68cm 2025年
編輯 | 閆 君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攝影 | 閆 君、擊木藝術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