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23年年初的時候,曾經有件事鬧得沸沸揚揚的,具體地說,這件事就是基輔贊助者聯盟里的某些國家曾經打算向基輔贊助坦克的時候,給那些坦克配上貧鈾穿甲彈送到基輔前線同莫斯科軍隊交戰。
不用說,那些國家對這個打算遭到了莫斯科的強烈反對,莫斯科甚至一度宣稱:他們視貧鈾穿甲彈出現在基輔前線為“核戰爭”。
當然以后的事情我們均知道,雖然直到現在為止,由于我們還沒有看到或許聽到這種彈藥出現在基輔前線的消息而只能默認基輔贊助者聯盟沒有向基輔提供這種武器,甚至很多人由于很久沒有看到或者聽到有關消息而差不多已經遺忘了有關基輔和貧鈾穿甲彈的故事,那么不知道當時(指基輔和貧鈾穿甲彈故事被熱炒的時候)是否有人好奇過,,總說貧鈾穿甲彈、貧鈾穿甲彈、穿甲彈倒是好理解,那么貧鈾究竟是個啥呢?
雖然大家不見得知道貧鈾,但對鈾差不多都有個大概了解,簡單的說鈾是一種具有放射性的金屬,不過鈾雖然具有放射性,但這包含這種金屬的鈾礦石的放射性卻不大,對人類的威脅很小,儲藏量也很大,在地球上幾乎“隨處可見”。
鈾礦石的儲藏量雖然很大,分布范圍也很廣,但是鈾礦石的含量卻很低,普遍在0.72以下,而制造核武器和運行核電站需要的鈾只有在經過人類加工以后才能夠獲得,而這個加工過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個詞-“濃縮”。
再往下說,所謂的貧鈾就是對鈾礦石進行加工以后產生的副產品/廢料,或者舉個例子來說,貧鈾更像是我們在咀嚼甘蔗以后剩下的甘蔗渣。
不過,這個“甘蔗渣”的含量雖然更低但它的發射性并沒有消失,而是變得比鈾礦石的放射性大多了,所以從這方面講,它對人類的危害依然存在。
一般來說,在同時進行加工的鈾礦石當中,有大約11%會成為濃縮鈾,而其余89%就成了我們今天說的“貧鈾”。
和人類在其他工業活動中產生的副產品相似的是,在濃縮鈾產生之初,人類開始也沒有想好如何穩妥的處理濃縮鈾,一開始,少量出出產的濃縮鈾被出產國簡單的一埋了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十年代,隨著濃縮鈾的數量越來越多,本著節約精神,有著高密度和高重量的濃縮鈾開始有限度的在機械制造、牙科、航空工業、和工程等領域開始使用。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然隨著冷戰持續了幾十年,貧鈾的儲量也越來越大,但由于這種物質對人類有害的放射性很難自動消失,所以當時民用領域已經很少再使用這種東西了。
就在貧鈾的“廢品再利用”陷入困境的時候,貧鈾很快又在軍事工業領域找到了出路“再就業”成功,具體的說,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約翰國的軍事工業工程師就發現,貧鈾高密度高質量的特性和當時被廣泛應用于制造穿甲彈彈芯的鎢非常近似,于是,約翰國的軍事工程師突發奇想,既然貧鈾和鎢很相似那么可不可以用貧鈾代替鎢來制造穿甲彈呢?
結果,約翰國軍事工程師的設想很快成了現實,用貧鈾做填料制作出來的穿甲彈制作出來了,在射擊實驗當中,這種穿甲彈像餐刀切奶油那樣輕易地擊穿了做為實驗目標的裝甲板。
實踐證明,貧鈾不但能夠制造穿甲彈,而且總貧鈾制造的貧鈾還要優于總傳統材料(例如鎢)制造的穿甲彈。
很快,貧鈾可以制造穿甲彈不再是約翰國一一家享有的秘密,其他國家也開始效仿這種一方面可以處理無用廢品(貧鈾)、另一方面還能夠獲得優質穿甲彈的方法開始大量制造穿貧鈾穿甲彈,而在這些國家當中,花旗國無疑是頗為積極的一個。
到了后來,花旗國可能用貧鈾制造穿甲彈已經不過癮了,由于貧鈾具有高密度特性和他們手里的貧鈾數量太多,所以后來花旗國干脆利用貧鈾制作起來了坦克的裝甲板。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裝備貧鈾穿甲彈的花旗國武器并不僅僅是花旗國坦克,因為壞花旗國A-10攻擊機的30毫米機炮同樣配有這種彈藥。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裝備貧鈾穿甲彈和貧鈾裝甲的花旗國坦克和A-10攻擊機追隨著花旗國軍隊征戰四方,像巴爾干、兩河流域和波斯灣到處留下了它們的蹤跡。
在文章的末尾不得不再提及一下,雖然貧鈾高密度高質量的特性使得用它用來制造穿甲彈和裝甲板非常有利于提高穿甲彈和裝機板的性能,但貧鈾在這些地方得到廣泛應用帶來的也不盡是優點,由于貧鈾依然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所以貧鈾穿甲彈里的貧鈾成分一旦進入土壤和水源會給當地環境造成很大破壞,所以,由于這個原因,莫斯科才會強烈的反對有人向基輔贊助的坦克當中“夾帶”貧鈾穿甲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