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朱玥穎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天人合一”展區內,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墻面上的巨型書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傳達中國熱情好客、文明交流的文化理念。 以上圖片均為本報記者朱玥穎攝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活動日前在大阪世博園區舉行。自本屆世博會對外開放以來,中國貿促會代表中國政府組織參展的中國館始終是最受歡迎的展館之一。中國館以融合傳統文化、科技成果和自然理念的展陳備受關注,為全球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之旅、未來之約。
“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青·朱鹮之約”以“肩上芭蕾”展現出綠水青山間朱鹮翩翩起舞的姿態之美、生態和諧之美、中日友誼之美;“赤·龍與少年”通過少兒街舞展現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自信昂揚、青春活力……活動期間,一場以“華彩中國·共繪未來”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與觀眾見面。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理事、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小川理子觀看完演出后對記者說:“整場演出令人感動,每一個節目都精彩絕倫。表演傳遞出力量與美感,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大阪府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青柳明雄觀看完演出后對記者表示,表演有很強感染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圍繞“色彩”這一主題展開的多樣化表達,讓演出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張力。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館長鄔勝榮介紹,中國館自開館以來已累計接待各國游客近80萬人次,舉辦了非遺展演、文旅推介、學術交流、經貿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包括省區市活動周(日)、企業日和主題日等活動。全球觀眾通過中國館看到一個真實美好、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文化共通性是連接兩國的精神橋梁”
作為本屆世博會最具人氣的展館之一,中國館以融合傳統文化與未來科技的發展理念受到廣泛關注。
中國館建筑外形宛如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讓人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元素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小川理子表示:“展覽從古老的漢字文化開始追溯,讓人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深厚底蘊。日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仍在使用漢字,這種文化共通性是連接兩國的精神橋梁。”
中國館講述的中日民心相通、情誼永存的美好故事引發兩國觀眾的情感共鳴。從展館一樓通往二樓的“青山明月”長廊,一側為動態水墨畫,另一側是木雕藝術作品,呈現了中日交流的重要歷史瞬間,如大熊貓“康康”“蘭蘭”的到來、朱鹮保護合作,以及孫悟空與阿童木并肩同行等,展現出中國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理念。其中,有一個木雕藝術作品展現了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領導人與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友好交往的故事。松下幸之助的外孫松下正幸表示,1980年,他的外公第二次訪華,時年35歲的他同行。當時的北京街頭到處都是身著中山裝、騎著自行車的人,民眾蓬勃向上的精神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他多次赴中國訪問,每次他都驚嘆于中國的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僅在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領域發展迅速,整個國家社會風貌、城市面貌等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松下正幸說。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表示,中國館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系統介紹了日中友好交流的歷程,“中國館的創意布展將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
“讓世界了解真實美好、不斷發展的中國”
中國館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展示5000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我參觀過中國館很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和驚喜。”日本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松本正義對記者表示,中國館向觀眾生動展示了中國的真實面貌和發展情況。對日本民眾來說,這是一個更加準確地了解中國并形成正確認識的契機。
中國館二層展示著日本經濟學者、攝影師和中清的最新攝影作品《感動中國》。和中清與中國結緣35年,往返兩國超400次。他對記者表示,他去過中國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目睹了中國自然景觀的雄偉壯美,也深切感受到中國城市與鄉村建設的文化特色和多樣魅力。“中國正堅定不移地走在綠色發展、建設美好未來的道路上,其步伐之穩健、愿景之宏大,令人由衷欽佩。”和中清說。
智慧交通井然有序、零碳建筑鱗次櫛比、智慧醫療便捷高效,朱鹮展翅高飛掠過江山如畫的生態屏幕……中國館“智慧城市”展覽如一幅立體展開的未來畫卷,描繪出人與科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的美景。展覽設計和建設方中國能建副總經理徐陸表示,從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到綠水青山的生態實踐,再到生生不息的未來暢想,“智慧城市”展覽為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中國樣本。
中國國家館日活動舉行當天正值中國航海日。青柳明雄指著身后的大阪灣對記者說:“早在公元7世紀到8世紀之間,就有許多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從這里啟程,遠渡重洋前往中國,求學問道、互學互鑒。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阿倍仲麻呂。他與中國詩人李白、王維等人結下深厚友誼。”
中國館將持續對外開放至10月13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用好世博平臺,通過豐富的展陳、精彩的活動、沉浸式的體驗、熱情周到的服務,讓世界了解真實美好、不斷發展的中國。”鄔勝榮表示,期待在世博舞臺與各國加強交流互動,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為構建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本報日本大阪7月1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18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