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發起一個話題:工人與資本家誰養活了誰?
估計90%上的人會選擇正題,沒有人會選擇反題,包括我自己在內,也不會而且也不能選擇反題;因為這個問題無論是正題,還是反題,推到極致,都一定會陷入邏輯上的自相矛盾。
老板代表著資本,員工代表著勞動,雙方分配利益不同,但都是社會大生產全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關系,作為個體誰離誰都能活,談不上誰養活了誰,作為生產到消費的閉環,誰離了誰都觸動了自毀機制,消滅對方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
現在很多人都感覺到了生活的壓力,為什么?
不是勞動者不想勞動,不是勞動人口不夠多,最直接的影響是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在卷,資本沉沒,企業倒閉或裁員降薪,勞務市場的供求關系在變化,資本少了,意味著勞動力過剩,作為整體經濟,沒有工作的勞動者難以養活自己,更不要說去養活資本家了。馬云退出時代,到新加坡作閑云野鶴,生活依舊;而失業者生活唯艱;這些現實的問題在中學課本中是沒有標準的答案的。
經濟出問題了誰受傷害最大?
是底層的勞動者,老板的痛苦是賺不賺錢的問題,員工的痛苦是養家糊口的問題。
所以,僅就市場經濟而言,就業是任何一個社會最基本的保證,誰提供了就業誰就是政策支持的企業,不管它是什么經濟體,國企還是民企,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在本質上沒有根本的不同;并不是你在國企打工就共同富裕了,就獲得了馬克思定義的全部剩余價值,都不會改變雇傭關系,都構成了勞動力商品的全部屬性,都是剩余價值公式中的V.。
當然,也會有一種反駁,說干掉資本家,我們可奔向國企呀,中國不需要民營。
這個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故事大約也只有國人會相信,改革初期,民企比國企待遇好,有點本事的人都往民企跑,工資也要高得多;近十年風水變了,國企發展壯大了,這個壯大是以民企巨大的稅收為前提的,國企在資金支持、貸款利率、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諸多方面,擁有特權,并對市場實行全面的控制,資源上全面碾壓民企;國企待遇好是經濟等級制的人為結果。
而民企卻承擔著高稅率和就業的基本盤,稅收占比高達59.6%,支持就業85%,。沒有民企56789的貢獻率支持,國企的員工待遇,瞬間會打回到打原點。
其實,人們之所以陷入極端的資本與勞動的對立,是接受了一個不成文的心理定式:全民所有制是人民的,而私有制是私人自己的,其實,只要是企業,都是在給財政打工。全民所有制與私有制在產權上都與勞動者毫無關系,前者是國家所有,也可以說是官有,如果不明白這個常識,就會陷入復旦張維為的經濟學笑話。
根本的問題在分配的合理性,社會有責任對勞動大眾做出更多的保護,這是時代的價值觀所決定的,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專利,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利。
現在做的最好的是北歐國家,它們沒有打倒資本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