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花億元拍電影,商業片集體擠占檔期,觀眾投票到底算不算背叛?
7月14日陳佩斯的新電影在北京首映,現場觀眾都說好看。黃渤和陳佩斯一起演的戲臺,潘長江說震撼,朱時茂都哭了。原定17號上映,結果三天前突然改到25號。影院經理說黃金場次全被好萊塢大片占了,留給戲臺的就晚上十點后的場次。
陳佩斯在短視頻里道歉說對不起觀眾。他投資上億拍這部電影,話劇改的,演了十年360場。倪萍都要搶票那種。本來首映反響不錯,沒想到上映前撞上姜文和大鵬的新片,還有兩部動畫電影同時提前三天上映。
影院排片表顯示,原本給戲臺的15%場次被削到只剩5%。北京一家影院經理透露,好萊塢續集能分走六成收入,國產文藝片根本沒利潤空間。有家影城甚至把午夜場改成游戲直播活動。
為了這次電影,劇組用了真文物道具。民國戲服每套價值百萬,舞臺布景全按老照片還原。美術指導說光考證建筑樣式就花了兩年。黃渤在采訪里說陳佩斯天天在現場改臺詞,連群眾演員的每個小動作都要重新排練。
三年前有個文藝片導演方勵下跪求排片,當時被罵慘了。現在戲臺遇到的問題更普遍,暑期檔136部電影擠在一起。發行公司說現在影院只認流量明星和超級ip,沒熱度的片子連廣告位都買不起。
觀眾群里有人抱怨等了三十年就為看這場電影,現在又要拖一周。也有網友評論說商業片預售數據好看才敢多排場次,這不是影院的問題。豆瓣上有用戶建議直接眾籌包場,像上海那次觀眾湊錢買下三百場的案例。
陳佩斯在采訪提到,劇組本來想搞全國路演宣傳,可預算早就砸到電影制作上了。他們只能靠短視頻發幕后花絮,有回用二胡當背景音樂還被罵老土。現在靠著點映攢口碑,貓眼評分已經漲到9.1分。
這事讓好多導演都開始討論放映機制。青島一家影院試過用觀眾投票決定檔期,北京電影節有個實驗廳允許觀眾自己選片單。不過大多數影院還是按票房分成比例安排場次,就算電影差評如潮也得放滿場。
戲臺延期后,出品方宣布收入超預期就捐給曲藝傳承基金。黃渤工作室表態說票房低也不會起訴影院。現在網上有人建互助群,幫老人和殘障人士預定下午場座位。蘇州有家影院經理主動給戲臺加了兩場午間場次。
制作人分析說,現在的電影市場就像快餐店,連鎖品牌店占優勢,獨立餐館只能做小生意。但有些小眾電影通過口碑也能逆襲,就像去年那部農村題材的電影,上映兩周后票房翻了二十倍。
陳佩斯在最新采訪里說,拍電影不是趕集,急不得。他指著片場那座仿民國戲樓說,我們等了十年才敢改編成電影,多等幾天不算啥。現場有個大學生問,要是票房不好怎么辦?他說那就當給年輕人存了個文化樣本。
現在各個平臺都有人在收集觀眾需求,有的建議工作日增加早場,有的提議把電影做成舞臺劇同步放映。有位老人說他訂好了25號首場票,就為看陳佩斯演的那出戲,三十年前春晚小品的梗全在里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