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謎團——
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允禵,最后為何要拒絕雍正與老十三允祥的邀請?
要知道,雖說老十三去勸老十四時,并未言明雍正會給老十四大將軍王的位置,可就當時的朝局以及老十三跟雍正的對話來看,西北的隱患依舊很深,一旦西北形勢有變,雍正未必不會啟用老十四。
畢竟,年羹堯已死,老十三身體不好無法領兵,現(xiàn)任大將軍岳鐘琪忠心有余而能力不足。
只要這一次老十四接受雍正拋來的橄欖枝,是有很大概率被委以重用,甚至有可能重掌西北的兵權(quán)。
這一點,老十四不可能想不到。
可詭異的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卻拒絕了這個最可能重掌兵權(quán)的機會。
老十四如此,難道是因為八爺黨那封勸說他不要為雍正賣命的信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謎團背后的真相。
唾手可得的機會
在清流與八爺黨的攻勢下,雍正迫于壓力,終于下達了賜死年羹堯的旨意。
可年羹堯的死,雖然平息了那場聲勢浩大的“倒年”風波,卻讓雍正陷入了另一個難題之中——西北的隱患依舊很深,他卻找不到一個能穩(wěn)定西北局勢的將才。
原本,雍正對于接替年羹堯位置的岳鐘琪是滿意的,可隨著一封西北戰(zhàn)報的到來,卻讓雍正對岳鐘琪作為主帥的能力,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當時,軍機處收到了一封西北的戰(zhàn)報。
事關西北,雍正第一時間趕到軍機處處理。
過程中,得知所謂的“勝仗”,竟是被叛軍劫了一座糧庫,外加死了七十多人,雍正當即大怒,表示要嚴懲諱敗冒功的阿爾泰。
可礙于無人可替,雍正最終放棄了嚴懲阿爾泰的想法,采納了老八允祀的建議,表面上裝糊涂,承認阿爾泰小勝,然后在密折里敲打一番,使其畏威懷德,戴罪立功。
也是這件事,讓雍正對岳鐘琪產(chǎn)生了質(zhì)疑,進而對西北的局勢有了些許擔憂。
在雍正看來,岳鐘琪作為統(tǒng)領西北大軍的主帥,不僅沒有對下屬阿爾泰這種“諱敗冒功”的行為加以懲戒,反而將其請功的奏折轉(zhuǎn)呈上來。
這就說明,要么是岳鐘琪在軍中的威望不高,所以不想輕易得罪其他將軍;要么是岳鐘琪也贊同這種“諱敗冒功”的行為。
而無論是哪一種,都間接表明了,一旦西北再起戰(zhàn)事,岳鐘琪很難像殺伐果斷的年羹堯那樣,挑起西北的大梁。
有了這種想法與擔憂,軍機處的會議結(jié)束之后,雍正立馬趕往老十三允祥的府邸,一為看望請病假缺席會議的老十三;一為商討西北的局勢與用人問題。
正是在接下來的君臣對話中,老十三提出了重用老十四的建議。
十三爺府,老十三強撐著病體,一邊喝藥,一邊處理手頭的政務。見此,心疼老十三的阿蘭,忍不住勸道:
“爺,不能再拖了,得趕緊告訴皇上,請?zhí)t(yī)來診脈。”
對于阿蘭的勸說,被老十三直接回絕了,給出的理由是:
朝局如此復雜,雍正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唯一能幫雍正分憂分勞的就只有他了,如果他再請假養(yǎng)病,雍正更難掌控局勢。
而老十三與阿蘭的這段對話,恰好被前來的雍正聽到。
得知老十三為了幫他分勞,隱瞞病情,雍正又急又氣的說道:
“老十三,你不該瞞朕,你知道現(xiàn)在這個局面,朕不能沒有你啊。”
見病情瞞不住了,老十三順勢舉薦了被雍正罰去守陵的老十四:
“新政正在推行之中,西北的戰(zhàn)事隱患,仍然很深。皇上,我這個病,您也知道了,我真想有人能出來,為您分勞啊。老十四這個人,心眼是窄了點,可畢竟咱們是同胞兄弟呀。再說,他在軍事上確實是一把好手啊,如果能讓他來幫幫您,既能讓我卸下一點擔子,在家里養(yǎng)養(yǎng)病,也可以化戾氣為祥和。四哥,這樣更能安慰圣祖爺和太后的在天之靈啊。”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老十三舉薦老十四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以他的身體狀況,很難抗住現(xiàn)在的工作強度,如果能說服老十四回心轉(zhuǎn)意,不僅雍正能多個幫手,他也能減減負。
其二,緩和老十四與雍正的關系。
對于重情重義的老十三來說,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手足相殘。如果老十四與雍正能握手言和,既能消除外界關于雍正繼位的流言,還能全了這份兄弟情。
其三,老十四在軍事上頗有建樹,有了老十四這個助力,西北的局勢就能多一層保障。
考慮到老十三的身體狀況,以及他確實需要一個軍事好手來穩(wěn)定西北,雍正略一沉吟,便說道:
“如果朕的這些兄弟,要是都像你就好了。他那個脾氣,又有誰能勸得了呢。”
見雍正的態(tài)度有所松動,老十三趕忙主動請纓:
“我去!人待人是無價之寶,只要我們能夠推心置腹以誠相待,我相信他能回心轉(zhuǎn)意的。”
就這樣,在老十三的極力勸說下,雍正決定給被罰去守陵的老十四,一個重回廟堂的機會。
可沒成想,接下來事情的發(fā)展,卻大大出乎了老十三的預期。
老十四詭異的拒絕
得到雍正的默許后,老十三立馬趕往老十四守陵的地方。
老十三之所以認為他能勸動老十四,是因為在他看來,當初老十四在太后靈堂當眾頂撞雍正,只是沖動之下的口無遮攔,并不像老八等人那樣,包藏禍心。
他相信,經(jīng)歷了守陵的這段時間,老十四已經(jīng)冷靜了下來,只是礙于面子,拉不下臉跟雍正服軟。既如此,他愿意做這個和事佬,親自來給老十四送臺階,事情也就可以翻篇了。
孰料,老十三剛把話題引到正題上,還沒等他說完,老十四就直接拒絕了,揚言絕不會回去為雍正王朝賣命。
到此問題來了:老十四為何寧愿守陵,也要拒絕這個重返廟堂的機會呢?
難道僅是因為八爺黨的那封信?
在此之前,得到風聲的老九允禟,在老八允祀的授意下,給老十四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比老十三先一步送到了老十四的手里。
看完信,老十四當即對著前來送信的人說道:
“回去告訴你們家九爺,讓他們放心,就說十四爺死也死在這兒。”
從老十四的回話來看,似乎他的拒絕,是八爺黨的這封信起了效果。
可問題是,老十四根本沒有理由聽從八爺黨的指揮。
要知道,在九子奪嫡期間,老十四雖然以八爺黨自居,但那卻是他為了奪嫡的權(quán)宜之計。
當時,老十四與老四一樣勢單力薄,單憑他自己,是很難殺出重圍的。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單打獨斗早早成為炮灰,不如暫時韜光養(yǎng)晦,依附于其他勢力,然后伺機而動。
而老十四選擇依附的,便是唯一能與太子黨抗衡的八爺黨。
老十四之所以選擇八爺黨,是因為在他看來,以太子的德行與段位,順利繼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太子倒臺之日,就是太子黨覆滅之時。
與其跟著太子黨覆滅,倒不如加入占據(jù)朝堂半壁江山的八爺黨。
這樣一來,既能掩藏他奪嫡的野心,還能借八爺黨的身份,結(jié)交一些朝廷大員積累聲望。
同時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利用“自己人”這個偽裝,降低老八的戒心,進而在恰當?shù)臅r候,扳倒老八取而代之,成為八爺黨的新領袖,為奪嫡之路打下夯實的基礎。
可以說,從始至終,老十四就沒有真心輔佐過老八。
也是因此,在老十四被康熙欽點為大將軍王之后,自覺勝券在握的老十四,立馬就卸下了八爺黨的偽裝。
不僅無視了老八讓他消極怠戰(zhàn)的指示,還在取得戰(zhàn)功之后,借給康熙送壽禮一事,給老八下套,引誘老八掉包他的壽禮,進而促成了震驚朝野的“死鷹事件”。
而死鷹事件發(fā)生之后,老十四與老八雖未當面撕破臉,但彼此始終處于一種相互提防,又相互利用的狀態(tài)。
既如此,老十四又豈會因八爺黨的一封信,就唯命是從呢?
況且,八爺黨寫信的目的,老十四也心知肚明。
雖說阿哥逐鹿,隨著雍正登基已宣告結(jié)束,可以老八為首的八爺黨,并沒有就此死心,一直暗中籌謀著如何掀翻雍正這艘大船。
所以八爺黨自然不希望雍正得到他這個助力。
而對老十四來說,就算他聽從了八爺黨的指揮,僥幸助老八掀翻了雍正的大船,他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畢竟,有“擅自決戰(zhàn)”與“死鷹事件”在前,老八是絕對不會對他委以重用把兵權(quán)交給他。
既然沒有好處,老十四就更沒有聽命于八爺黨的理由了。
由此就說明,老十四拒絕老十三的邀請,與八爺黨的那封信,毫無關系。
那么老十四的拒絕,難道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就是不想給雍正王朝賣命嗎?
這個說法看似成立,卻更經(jīng)不起推敲。
要知道,在老十四被雍正罰來守陵之前,可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位置。
為此,老十四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找太后出面說話;暗中給富寧安寫信,挑唆其與年羹堯作對;時常在太后面前背刺年羹堯。
而當時一旦老十四的計謀得逞,成了大將軍王,從本質(zhì)上講,同樣是為雍正與雍正王朝賣命。
因此,老十四拒絕的背后,還存有其他的隱情。
其實,他怕了
既然老十四拒絕雍正和老十三的邀請,與八爺黨的那封信無關,也不是因為他口中所謂的“不給雍正王朝賣命”,那么,老十四為何還要放棄這次重返廟堂,甚至有可能重掌兵權(quán)的機會呢?
在此期間,雍正朝只發(fā)生了一件與老十四有關的大事——就是太后殯天。
難道說,老十四的拒絕與這件事有關?
想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需要先將視線拉回到老十三與老十四的那場對話。
當時,對于老十三的好言相勸,老十四不是冷嘲就是熱諷,甚至讓老十三傳話給雍正,他不吃打一巴掌給顆紅棗的這套。
見此,老十三使出一招激將法:
“老十四,你是做過大將軍王的人,應該打起點精神來,為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干點事去。”
而老十三話音剛落,老十四拋出一個令老十三無比震驚的問題:
“你現(xiàn)在當著皇阿瑪?shù)牧陮嫞卮鹞遥拾敭敵蹙烤拱汛笪粋鹘o誰的?”
注意!
這個問題,劇中的老十四其實不止問過一次。
在雍正剛剛繼位,老十四回京奔喪的途中,老十四就曾問過奉旨前來護他回京的圖里琛:
“先帝爺?shù)倪z詔,究竟是把大位傳給誰的?”
時隔多年,兩次發(fā)問!這就足以說明,在老十四的心中,他始終認為,是雍正搶了他的皇位,而他才是康熙默定的繼承人。
這就會讓老十四感到一種特殊的危機——他總擔心雍正會找機會除掉他。
畢竟在老十四看來,雍正搶的是他的皇位,而他這個“真正繼位人”的存在,對雍正而言,不僅是一個心病,更是一種威脅。
也就是說,從雍正繼位以來,老十四最擔心的事,就是被雍正滅口。
正是因為有這種擔憂,在此之前,為了自保,老十四先是大鬧了康熙的靈堂,當眾對烏雅氏的身份提出質(zhì)疑,以此來加速烏雅氏被立為太后的進度;隨后又一度深居簡出,避免被雍正抓住錯處,為此還拒絕了想借“科考舞弊案”做文章的老八的拉攏。
而之后老十四爭奪大將軍王,則是為了更好的自保。
當時已有太后在背后庇護,如果再有兵權(quán)在手,那雍正想要動他的難度就更大了。
至于這一次老十四會詭異的放棄重掌兵權(quán)的機會,其實同樣是為了自保。
太后在世的時候,他爭兵權(quán)是錦上添花;如今太后已死,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倚仗,雍正也就沒有什么可忌憚的了。
此時,就算他成了大將軍王,仍舊無法保證他的安全,甚至會讓他的處境更加危險。
畢竟,年羹堯的前車之鑒讓老十四意識到一個現(xiàn)實——
從岳鐘琪到整個西北大軍,全都在老十三與雍正的掌控之中,他要是真去了西北,雍正反而更容易動手。
一個意外,或是一場敗仗,就足以讓他消失于世間,而且雍正還不用為此背負“兄弟相殘”的罵名。
因此,以老十四的視角,雍正派老十三發(fā)出的這次邀請,很可能是一個為絕后患而請君入甕的圈套。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冒著被雍正除掉的風險重回廟堂,自然是留下來守陵更安全一些。
以上便是一直在爭大將軍王的老十四,卻拒絕雍正和老十三邀請的背后真相。
正是因為老十四始終對雍正抱有提防,這才會在見老十三的時候,說的第一句就是:
“殺年羹堯派的是李衛(wèi),蒙他(雍正)看得起,現(xiàn)在給我派來了一個親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