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磊在節目里說過:“彩禮不是考驗愛情的試金石,而是照見人心的鏡子。”老輩人也常講“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本是喜事,可不少姻緣就卡在了彩禮這關。
不是說彩禮不能要,而是通過商量彩禮的態度,往往能看出親家到底通不通情理。
古人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其實不用等日久,商量彩禮時要是出現這兩個信號,就得心里打個譜——這親家,可能不太好纏。
一、開口就獅子大開口,還說“少一分就別想娶我家閨女”,這種“明碼標價”的態度,藏著自私
《禮記》里說“禮尚往來”,彩禮本是傳統禮節,圖的是個喜慶,可要是變成“漫天要價”,就變了味。鄰居家的小偉去年談婚論嫁,女方家開口就要二十八萬八彩禮,還說“我們這兒都這規矩,少一分就是不重視我閨女”。小偉家條件一般,東拼西湊才湊夠二十萬,想商量能不能少點,女方媽直接拍桌子:“沒錢就別娶媳婦,我閨女可不能受委屈!”后來小偉才知道,女方家根本沒這“規矩”,就是覺得他家“老實好拿捏”。
老話常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可把閨女當“商品”賣的親家,哪來的仁義?就像《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罵他“窮鬼”,中舉后又阿諛奉承,眼里只有錢。要是商量彩禮時,對方只認錢不認情,不管你家實際情況,咬死一個數不松口,還拿“不娶就拉倒”威脅,這種親家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真結了親,以后少不了因為錢的事鬧矛盾。你想啊,今天能為彩禮獅子大開口,明天就能為帶孩子、過年回誰家斤斤計較,日子能安生嗎?
二、嘴上說“隨便意思意思”,轉頭又挑三揀四,這種“心口不一”的算計,藏著難纏
民間俗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其實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更讓人頭疼。同事小林的經歷就挺窩火,他去女方家商量彩禮,未來丈母娘笑著說:“都是實在人,彩禮就是個形式,你們看著來就行,我不挑。”小林家湊了十萬塊,覺得不算少了,結果送彩禮那天,女方媽臉一沉:“我侄女結婚都十八萬,你們這是打發要飯的?不是我說你,這點錢都拿不出,以后能對我閨女好?”
古人講“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是親家說話不算數,前面說“不計較”,后面又翻來覆去挑毛病,這不是“隨和”,是“算計”。他們表面裝大方,其實心里早就盤好了小九九,就等你把錢拿出來,再找由頭挑刺,要么想多要,要么想在別處占便宜,比如要求房產證加名字、讓男方家全款買車。這種“心口不一”的難纏,比直接要高價更讓人難受——你掏心掏肺想好好商量,對方卻把你當猴耍,真結了親,以后相處起來步步是坑,你永遠猜不透他們下一句要說啥、要要啥。
三、老話“婚前看清人,婚后少生氣”,彩禮見人品,親家難不難纏早有答案
《增廣賢文》里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商量彩禮這事兒,最能把人心攤開了看。要是對方能體諒你家的難處,彩禮數字商量著來,還說“只要孩子們好好過,比啥都強”,這種親家是明事理的,結親后多半能互相幫襯;可要是出現上面兩種情況,要么獅子大開口,要么心口不一,就得掂量掂量了。
不是說遇上這樣的親家就必須黃,而是得有心理準備——婚后少不了磨合和拉扯。就像老話說的“丑話說在前頭”,婚前把對方的難纏之處看清楚,要么想辦法溝通解決,要么提前立下規矩,總比婚后稀里糊涂受氣強。說到底,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親家通情達理,日子才能過得順;要是親家難纏,就算結了婚,也像懷里揣著顆定時炸彈,不知道啥時候就炸了。
所以啊,商量彩禮時別光顧著緊張,多看看對方的態度。是真心為孩子著想,還是只盯著利益算計?是說話算數,還是出爾反爾?看清這兩個信號,心里就有數了——能遇上明事理的親家是福氣,要是遇上難纏的,可得提前想好應對的招,別等結了婚才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