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晉中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靜謐表象下,暗藏著一個以“分享經濟”為幌子的傳銷網絡。這個打著“49800中國夢”旗號的組織,正以每月千余人的規模吸納參與者,其運作模式與2025年全國多地曝光的“民間互助理財”騙局如出一轍桃江縣人民政府。
2023年9月,山西某縣農民工王先生被同鄉以“平遙大買賣”誘騙入局。在火車站旁的酒店里,所謂的“國家平臺操盤手”宣稱:只需繳納49800元首付29800元,拉三人即可獲利450萬元,國務院紅頭文件承諾“24個月保本”?,F場播放的領導人講話剪輯和數百名參與者的“見證”,讓文化程度不高的王先生當場轉賬。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決定會讓他陷入長達兩年的噩夢。
該組織深諳“候鳥式遷徙”策略:2024年從平遙轉移至太原龍城服務區酒店,2025年主力進駐烏金山某公園別墅區,同時在榆次農業莊園等10個分會場同步運作。每月1600人的“培訓”中,約800人會繳納費用加入,形成橫跨山西多地的傳銷網絡。別墅區停車場內,來自河南、河北等地的車輛絡繹不絕,而參與者渾然不知等待他們的是精心設計的資金盤游戲。
三個月后,王先生發現所謂“保本彈出”純屬謊言。當他要求退款時,遭到團伙成員毆打致肋骨骨折,出院后所有上線已失聯。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下線中有一位朋友因家人重病急需用錢,竟被組織者當眾辱罵:“錢早被分完了,有本事告國家去!”最終,王先生自掏腰包退還部分提成,而上線早已攜款潛逃。
這種暴力控制并非個案。2025年逃出的郝先生回憶,授課現場嚴禁錄像,發現手機拍攝即遭搶奪刪除,組織者甚至威脅:“報警也動不了國家項目”。更荒誕的是,烏金山警方接警百余次均以“當事人未報案”為由未立案,市場監管與公安部門相互推諉,出現“出警送人離開卻不查處”的怪象。部分參與者收到警方風險提示后,仍堅信“2035年國家會立法承認”,這種群體性認知偏差成為傳銷組織存續的土壤。
2025年6月27日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34條帶來轉機:組織傳銷可處5-15日拘留,無需達到“30人3層級”刑事標準即可直接處罰組織者。法律專家指出,這一條款為打擊中小型傳銷提供了有力武器。然而在山西,受害者反映“除非異地警方介入,本地仍有人通風報信”。這種地方保護主義,使得該傳銷網絡在烏金山存續三年仍未被徹底摧毀。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范圍內對類似傳銷的打擊已取得突破。2025年7月,山東海陽警方破獲“49800民間互助理財”案,兩名骨干被判刑;湖南衡陽“海匯國際”傳銷案中,百余名參與者獲刑,涉案資金超百億元環球網。這些案例證明,跨區域協作與法律精準適用是打擊傳銷的關鍵。
面對執法困境,以王先生為代表的20余名醒悟者正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他們整理轉賬記錄、現場錄音等證據,實名向公安部掃黑辦舉報,并建立反傳微信群分享防騙經驗。法律人士建議,受害者可依據《民法典》第153條“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通過民事訴訟追討損失。
更重要的是,社會各界需形成反詐合力。太原等地開展的“防范非法金融進校園”活動,通過典型案例剖析提升公眾認知;朔州推行的“七進”宣傳模式,將防騙知識送入社區、農村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這些舉措正在重塑基層防騙生態。
在烏金山景區,別墅區的“培訓”仍在繼續。那些懷揣財富夢想的人們或許不知道,等待他們的不是“中國夢”,而是一場以“分享經濟”為糖衣的龐氏騙局。當法律利劍出鞘,當全民反詐意識覺醒,這個精心編織的深淵終將被徹底照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