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第25次外長會議在中國天津召開,各成員國在會上各抒己見,取得積極效果。
眼看天津上合外長會取得積極成果,世界多個國家也開始羨慕,紛紛希望申請加入上合組織,來找尋集體安全感。
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對外發表聲明稱,宣布正式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這種舉動符合該國平衡外交政策,也符合該國利益。
而除了亞美尼亞以外,上合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此前也公開確認,在今年已經收到了6份觀察員國和8份對話伙伴國申請,尋求參與到這個跨印太地區多邊組織。
目前,上合組織已經擁有9個成員國、3個觀察員國和14個對話伙伴,如果再加上目前申請的15個國家,未來累計將達到41個國家,占全球國家數量20%左右,范圍將涵蓋從歐亞非三大洲。
而越來越多國家選擇參與上合,也主要同目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以及自身經濟發展需要有關,由于上合組織當中,有中國與俄羅斯2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及30億的龐大人口市場,所以加入上合既能夠獲得一定地緣保障抱團取暖,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經濟合作收益。
不過,盡管上合成員伙伴越來越多,這同時意味著問題與矛盾也隨之增加,對于這個問題,白俄羅斯給出了自己的擔憂。
白俄外長馬克西姆·雷任科夫參加上合外長會時就表示,雖然該國繼續堅持互相尊重、平等和團結的上海精神,但如果讓一些無視上合原則,或者試圖將雙邊問題轉移到上合這個平臺的國家,輕易加入,這將對上合組織造成嚴重損害。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能壞一鍋湯,白俄羅斯的顧慮顯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盡管上合組織是一個多邊機構,但只是國家間的協調平臺,并不是裁決機構,如果不設立較高門檻,讓別有用心和不遵守上合宗旨的國家加入,只會破壞這個機制,讓它變了味。
比如在此次外長會當中,伊朗就公開向上合組織尋求政治援助,希望能在與以色列的沖突當中,得到政治支持,這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此外,來自亞美尼亞的申請也需要三思,這個國家外交政策長期搖擺,內部政治環境也不穩定,審查的過程,需要一個更長的周期。
作為亞歐大陸各國向往的組織,上合組織能夠獲得如此威望,主要的得益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的上海精神。
當然,盡管上合組織能夠提供各國基于平等的協商平臺,但各國的事仍需本國自行處理,有了矛盾解鈴還須系鈴人,不能指望某個國家、某個外部勢力或集團,來解決自家的家務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