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泡魚
編輯|司徒夜
這一路走來,郭德綱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爭議!
二十年前,他還在小茶館被斥為“野路子”,為了一口飯錢在爭議中死磕;
十年前,他帶著德云社在商演市場掀起狂潮,卻被質疑“背離傳統”。
隨之開始轟轟烈烈的“反三俗”,而矛頭直指他郭德綱。
那時,主流相聲視他為“勁敵”,擁護者寥寥無幾,嘲諷與謾罵,不絕于耳。
沒人料到,這個其貌不揚的“胖小子”,竟然能改寫相聲歷史。
而這一次,他得到官方認可,又一次打破外界對“草根逆襲”的固有印象。
實至名歸
德云社喜事一件接著一件!
前腳放出海上巡演消息,后腳就被《人民日報》記者采訪,輝煌無限。
面對官媒遞出的話筒,老郭明顯有些吃驚,先是一個玩笑話,然后立馬正經起來。
畢竟,記者提問得有水平,他自然也得回答得有水平。
當“文化自信”四個字,從老郭口中說出來,效果立馬不一樣,不愧為“金句王”啊。
該支棱起來的時候,絲毫不馬虎。
這次的海上巡演,堪稱相聲藝術與現代文旅模式的“破圈之作”。
從形式上看,其實更像一場“移動的相聲小劇場”。
把舞臺搬進萬噸郵輪,巡演路線跨越多個海域。
郭德綱和老搭檔于謙,則和5000名左右的游客同吃同住,為期五天四晚。
這種沉浸式聽戲的模式,直接打破傳統商演的地域限制,更大程度讓觀眾在航行中感受相聲魅力。
茶桌擺進海景艙、快板聲混著海浪聲,把“相聲茶館”的煙火氣搬進了深藍大海。
官方肯定、網友點贊,收獲好評一片,曾經丟失面子,終于被郭德綱撿了回來。
值得玩味的是,早年他一直被批“難登大雅之堂”,如今卻能帶著相聲登上魔都游輪,連央媒都主動聚焦這場“海上文化盛宴”。
當年說他“土掉渣”的人,怕是沒料到那個不起眼的老郭,能把相聲開成“遠洋航班”。
回看這幾年的德云社,不斷在突破、不斷在進步。
海外演出影響,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迅速擴大,從日本、韓國、南非到坦桑尼亞,立志于走遍世界各個角落。
門票大都一售而空,很少有余量。
到坦桑尼亞演出時,新華社專門進行報道,給足牌面。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任由他人七嘴八舌,任由外界風雨飄搖,內核依舊穩如泰山。
那些曾砸向他的質疑,到頭來成了駛向廣闊舞臺的浪花。
爭議中走來
7歲學藝,9歲登臺,15歲開始北漂,立志闖出一番天地。
曾幾何時,郭德綱還是個滿懷夢想的熱血少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打擊一重接一重,稍有不慎就會被“打回原形”。
于他而言,未來是渺茫的,前途是未知的,一切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在文化館工作期間,和楊志剛的一場恩怨,讓他走上黑紅道路。
被排擠、被打壓,看不慣他的人,能排一長隊。
就是在“天崩開局”的情況下,愣是殺出一條血路。
1995年德云社成立,李菁、張文順隨之加入,幾位元老集合。
本以為說學逗唱樣樣精通的他們,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結果生意異常慘淡,連房租都是個大問題。
為了那碎銀幾兩,老郭不得不低頭,跑去挑戰“櫥窗生活48小時”。
不過幾平米空間,吃喝拉撒睡全包,僅有泡面與水等基本物品。
不僅如此,還要像動物園的寵物一樣,供路人觀賞,配合著嬉笑互動。
有時候許多人圍住他一個,有時候表演得不到回應,尊嚴備受打擊。
后來人們都說:“那是郭德綱當狗的日子。”
好不容易東拼西湊,相聲團保了下來。
因為參加比賽,得到侯耀文賞識,有幸擺脫“海清”。
眼看著,日子就要有起色了,主流相聲圈聯合開始針對郭德綱的“反三俗”。
難,實在是太難了。
不過,老郭并不在意,轉頭拿出作品《我要反三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沒了老前輩們的托舉,這條路走得更加艱難,一度被相聲界視為“異類”,甚至遭遇抵制。
外憂內患,危機四伏,徒弟接連出走,口碑搖搖欲墜。
早有想法的曹云金,先挑了個頭,在郭德綱生日這天捅破窗戶紙。
任由師兄們如何挽留,還是頭也不回得轉身離開,沒有一絲多余的牽掛。
曹云金年輕氣盛,一向恃才傲物,不止一次露出狂妄的尾巴。
當初和岳云鵬搭檔,在河南演出,對方不過是搶先發言幾句,他就氣得掐住脖子不松手。
當眾反目這一段,明顯是劇本之外的東西。
想要走的留不住,郭德綱終究還是選擇放手,可接下來何云偉、李菁,一個個有樣學樣。
德云社一下冒出“兩大逆徒”,關鍵都是昔日的中流砥柱,一時間該如何是好?
出走也就算了,兩人明里暗里嘲諷老郭,他只是一句:
“讓我最傷心的,就是我親手教出來的,要把我置于死地。”
關鍵時刻,岳云鵬頂上了,“耍賤賣萌”那一套在觀眾這里極為適用。
最后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巨星,陪伴德云社走到現在。
周立波曾用“咖啡與大蒜”的比喻內涵郭德綱,那時無數人跟著罵。
如今再看兩人境遇,一個“銷聲匿跡”,一個則把舞臺搬到游輪上,引媒體盛贊,好不風光。
所以話別說太早,把評判的權力交給時間,看一看誰能笑到最后。
結語:
從被罵 “江湖騙子” 到被央媒點贊 “文化使者”,從只能在小茶館里 “蹭場地” 到能調度萬噸郵輪做舞臺。
實力二字或許就是 “讓世界刮目相看” 的終極答案。
不是刻意討好,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看見中國民間藝術的生命力,你們說呢?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