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小君就經常發現家鄉的街頭巷尾,時常可以看到在巷子的角落或是人家家宅的門前,都會有塊石頭寫著石敢當,要么立在門前街邊,要么就嵌入臨街的墻中。當年小君也曾好奇過,但由于年齡小不曾深究。直到許久之后,小君才知道石敢當亦是民間源遠流長的有趣習俗。
對石敢當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其實就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對石頭的敬畏與崇拜,畢竟石頭堅硬不腐朽,因此人們相信石頭具有不凡的神力,可以抵御一切邪祟。
若要追溯先人們對石頭的崇拜,就要追溯到相當久遠之前的歷史。或許在當我們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手中抓起石頭作為自己生存的工具時,就已經對石頭產生了莫名的情感和敬畏了。因此,追溯中國的神話傳說,便可以看到許多與石頭相關的故事,如女媧以五彩石補天、大禹因母親吞石而生包括大禹的妻子化石生啟,甚至《西游記》、《石頭記》借與靈石崇拜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先人對石頭的崇拜由來已久,這也就不難理解人們將石頭視為驅邪避祟的神物。但對石頭的崇拜是如何演變為石敢當,由于缺乏文獻記載因此還存在著許多模糊的所在。但如今所知最早的石敢當實物則是在福建莆田出土的唐代石敢當。據推測,這塊石碑應是立在街邊或是入口用于避煞。碑文中正刻著“石敢當”三個字,碑上還刻著36個驅邪祈福,祈求安康的字樣,可見在唐代石敢當信仰已經相當成熟了。
在五代之后,在民間石敢當逐漸出現了人格化的趨勢,去昂或范圍內最有影響力的便是“石大夫”和“石將軍”的傳說。甚至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亦有關于孝子到“石大夫”廟里為生病的父母哭禱的故事。“石將軍”的故事則記載在《新五代史》和《舊五代史》中。在明代,人們則傳說一個叫石敢當的勇士勇猛無比,敢作敢當,在他犧牲后便化身“石敢當”佑護一方的故事。
到了明清之際,石敢當的傳說開始與泰山崇拜相結合。對于泰山的崇拜自古有之,畢竟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泰山安則天下安”的說法,因此歷代帝王也將封禪泰山視為對帝王事業的最高認可。當年漢武帝登臨泰山后便帶回四塊泰山石放置在未央宮四角以驅避邪祟。
與泰山信仰相結合后,石敢當信仰迎來了鼎盛時期,并且流傳至今。
不過石敢當信仰在閩南地區則有著更有趣的發展,篇幅有限,我們下回繼續聊閩南的石敢當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