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臨近,90天“冷靜期”快到頭了
隨著日內瓦談判定下的90天“冷靜期”即將走到盡頭,中美之間的經貿博弈,正在悄然進入新階段。距離那個“最后期限”,已經不到一個月,華盛頓方面的情緒也開始變得微妙——既不愿徹底放棄談判桌上的籌碼,又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再次激怒北京。
畢竟,這場貿易博弈可不是鬧著玩的。美國人心里最清楚,當年特朗普政府挑起關稅戰,最終的結果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不僅沒有如愿打壓中國經濟,反倒拖累了自家制造業和農業,直接引發了多輪供應鏈危機和物價飆升。
雖然在日內瓦談判中,雙方曾就“階段性降稅”達成初步共識,暫時擱置了部分關稅措施,但根本分歧依舊沒有解決。中方態度一直很明確:要談,可以;但所有“加碼關稅”必須取消,不能留下特朗普那一套爛攤子。而美方卻始終猶豫不決,一邊喊著合作口號,一邊小動作不斷,心思很明顯——不想讓中國占到便宜,還想保住手中部分“杠桿”。
如今,“冷靜期”的最后一頁正在翻過,談判桌上的溫度也在悄然升高。此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突然主動表態,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二、美方低頭了?中美攻守之勢悄然生變
在一次公開場合,貝森特語氣罕見地“放軟”,他稱中美談判“進展積極”,而且不需要過度擔心期限問題。與此同時,他還順帶“交了個底”:最近批準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就是雙方談判達成的結果。
這話乍聽平常,實則別有深意。H20芯片是被美國限制出口名單上的產品,此前在美方一再打壓下,英偉達幾乎對中國斷供,如今突然開綠燈,這背后哪有這么簡單?
細看貝森特的說法,“中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耐人尋味。這些“東西”是什么?最顯而易見的,自然是中國手中的稀土資源。
眾所周知,稀土對高端制造業、軍工產業、半導體領域都至關重要,而中國則擁有全球最強的稀土提煉與出口能力。近年來中方收緊稀土出口準入制度,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這讓美國有點坐不住了——芯片制裁打得熱火朝天,卻在稀土原材料上掐自己脖子,這種“搬石頭砸腳”的劇本,誰也不想繼續演下去。
可以說,稀土成為中美“牌局”中的關鍵籌碼,也讓攻守之勢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轉變。美方如今主動放松對華芯片出口限制,看似交換,實則示弱。正如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的那樣:這不是談判技巧,而是一種不得不低頭的現實。
三、中方底氣更足,美國別再“好了傷疤忘了疼”
眼下,中美之間的談判窗口正處于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一邊是美國高層頻頻釋放善意,試圖“軟著陸”早先制造的摩擦;一邊是中國依然保持戰略定力,既不主動挑釁,也不會輕易讓步。
從整個局勢來看,這場博弈短時間內不會結束,但主動權正在逐漸偏向中方。美方原本寄希望于“團結盟友”共同遏制中國,但歐洲國家近年卻對美國“拉幫結派”的做法越來越不買賬,不僅對對華貿易仍充滿興趣,甚至有些國家在芯片、能源等領域悄悄加強了對中合作。
更不用說,美國自己內部經濟也面臨巨大壓力。2024年底通脹雖有所緩解,但消費者信心依舊疲軟,制造業訂單回落,財政赤字持續擴大——誰都知道,再搞一次大規模貿易沖突,美國經濟未必吃得消。
而中國這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擺布的“制造工廠”。如今,科技自主能力穩步提升,供應鏈穩定性不斷增強,外貿市場也越來越多元化。在這種大背景下,中方面對談判,立場自然更堅定,也更從容。
對于中國而言,這場談判沒有所謂的“妥協紅利”,該堅持的底線一點不能讓。只有對等、互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才是推動中美關系真正緩和的唯一通道。
結語:免戰牌能否延續,還看美國怎么走這一步
如今的局面,已經非常明朗——中美之間的“冷靜期”確實快到頭了,美方主動釋放善意,也說明他們知道,這次不能再用強硬對抗換來合作。
但問題是,這副牌能不能繼續打下去,并不取決于中國,而是美國自己能否真正放下“舊思維”。如果他們還是想拖延、耍花樣,最終只會錯失最后的機會;但如果真能放下高姿態,平等對話,或許還能找到一條對兩國都更好的出路。
畢竟,世界變了,靠拳頭解決不了問題。只有真正看清形勢,認清對方的分量,才可能走向共贏的明天。
“中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這不是一句外交辭令,而是一句現實寫照。接下來,就看美國到底有多想要,又愿意付出什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