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中國建立之后的第一場對外戰爭,也是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完全以自己的實力戰勝西方列強,而且是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軍。在距離這場戰爭最近的一場對外戰爭—抗日戰爭中,中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打得極其艱難,被我們打敗的日本侵略者依然很不服氣,他們認為是美國和蘇聯戰勝了他們,而不是我們。
但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人的實力不僅讓美國人大為震撼,連之前一直囂張的日本都不得不佩服。這場戰爭一雪百年國恥,不僅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打出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和平。
東北邊防軍
國難思良將,抗美援朝戰爭這場立國之戰開打之前,對于志愿軍統帥的人選問題,毛主席卻思考了很久。因為當時中國不論是工業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不但和美國沒法相比,就連印度都比不過,在志愿軍出兵朝鮮之前,有很多的革命前輩其實是不同意打這場仗的,反對的聲音也很大,所以這場仗必須打贏,那么對于志愿軍統帥人選,則是重中之重。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當時解放軍的主要軍事任務是解放臺灣,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在東南沿海集結了50萬大軍,準備一舉解放臺灣。為了以防萬一,毛主席還調四野13兵團擔任攻臺總預備隊,一野第19兵團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支援臺海前線。
但是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6月26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就入侵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之后美國海軍進駐臺灣高雄,基隆港,美國大批空軍部隊也進駐臺灣,當時解放軍的海空軍力量很弱,所以不得不暫時擱置解放臺灣的軍事行動。
除此之外,6月27日,美國又派駐日美空軍轟炸朝鮮人民軍,公然干涉朝鮮內政,并轟炸我國丹東等中朝邊境城市,還頻繁越境,對我國東北地區各大城市進行地空掃射,偵察,轟炸,如入無人之境,美軍不僅轟炸我東北地區的軍事設施,還肆意破壞橋梁,鐵路,對我國東北地區的居民區進行轟炸,給我國造成了重大傷亡。
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落后,僅有的一部分重工業都在東北,東北還是當時我國接收蘇聯援助的重要地區,所以美國人對我國東北地區的威脅,使我國不得不向東北地區調兵。
東北雖然是最先解放的地區,但是遼沈戰役結束后,四野主力大舉入關,投入了到其他戰場,留在東北的只有幾個從整訓師改編過來的新步兵師。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東北的兵力非常空虛,只有11個師,3個蒙古騎兵師,一個炮兵師共16萬人,唯一的一個軍42軍當時在黑龍江從事農業生產,準備整建制改編為生產建設兵團。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下令在關內的四野13兵團38軍,39軍,40軍回師東北,并將42軍,三個炮兵師,三個汽車團,一個裝甲團共20萬人的兵力改編為東北邊防軍,之后又將第九兵團,第19兵團也編入了東北邊防軍,使得東北邊防軍擁有了70萬人的規模,這支部隊就是后來的志愿軍主力。
統帥人選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東北邊防軍成立之后,統帥人選成了一個大難題。新中國建立之后,當時的中國并不缺良將,但是卻缺有豐富大兵團作戰經驗的統帥。尤其是在面臨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開戰的情況下,統帥人選顯得尤為重要。
當時的解放軍部隊中,能夠率領百萬大軍作戰,且在軍中擁有深厚資歷的將領,只有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這五位,如果連資歷威望頗深的陳賡也算上,也只有六位。但是陳賡當時在越南指導抗法戰爭,是胡志明指名道姓要他去的,一時半會回不到國內。
劉伯承的軍事造詣頗高,但當時在南京創建解放軍軍事學院,這是中國第一所諸兵種合成的高等院校,對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時候,劉伯承都已經快60歲了,身體不好,在戰爭年代,他的右眼中彈致殘,視力也不好,所以并不是志愿軍統帥的合理人選。
徐向前元帥的軍事才能也非常高,他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元帥,在紅軍時期,徐帥就是紅四方面軍八萬紅軍的總指揮,許世友,洪學智,陳錫聯,王建安,王近山等后來赫赫有名的名將都出自紅四方面軍。抗戰期間,他率領129師和115師各一部創建了冀南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在八路軍主力離開山西的情況下,徐帥硬是用三萬地方武裝拼湊起來的部隊消滅了30萬晉綏軍,解放了整個山西,還帶出了臨汾旅這樣的精銳部隊。
所以不論是在軍事才能,還是在軍中的資歷威望上,徐帥都非常適合率部入朝作戰。但是徐帥的身體一直不好,新中國建立之后,徐帥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但是由于胸膜炎加重,一直都臥病在床,更不要說去率部入朝作戰了。
唯我彭大將軍
在解放軍中,大兵團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就是林彪和粟裕。東北邊防軍組建之后,毛主席定的第一人選就是粟裕,但是粟裕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后,卻因病遲遲不能上任。毛主席又派粟裕的老戰友蕭勁光擔任副司令,蕭華擔任副政委,協助粟裕指揮四野部隊,但是粟裕在養了三個月的病后,依然不見好轉。
除了粟裕外,大兵團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就只有林彪,但是在1938年林彪遭到晉綏軍士兵槍擊后,便落下了怕風,怕水,怕雨聲的毛病。衡寶戰役之后,林彪由于身體原因,也不得不退到后方養病。很多人都認為林彪是怕美國人的原子彈,才不愿意帶兵的,其實并不是,林彪確實反對出兵朝鮮,但是像他這樣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怎么可能是貪生怕死之輩。
在剩下的將領中,那就只有彭老總,抗美援朝戰爭是場硬仗,必須有過人的勇氣和非凡的氣魄。
在1935年的吳起鎮戰役中,毛主席曾寫下:“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樣的詩句來贊美彭老總,可見彭老總非常適合抗美援朝這種硬仗。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1950年10月19日,彭老總坐飛機來到沈陽后,立刻前往東北軍區司令部,并于當天下午跨過鴨綠江,率軍前往朝鮮,成為了志愿軍真正意義上的“先鋒部隊”,也正是因為有了彭老總的身先士卒,不畏艱險,才有了后來一個又一個的大勝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