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圣誕節那天,蘇聯國旗最后一次從克里姆林宮降下。
這個超級大國的落幕,不僅改寫了世界政治版圖,更留下了一個燙手山芋——近千億美元的巨額債務。
15個新生國家面面相覷,誰來接這個盤?
最終俄羅斯扛下了全部包袱,從1991到2017年,整整26年的馬拉松式還債。
而中國作為債權方,24年才拿回屬于自己的4.5億美元。
蘇聯的債務危機,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 "黃金十年",軍備競賽就像個無底洞,國防開支占國民收入比重一度超過15%!
相比之下,美國同期國防開支占GDP的4-6%。
蘇聯把太多資源砸在重工業上,輕工業和農業嚴重滯后。
到了80年代,商店里的貨架經常空空如也,老百姓排隊買面包成了常態……
戈爾巴喬夫 1985 年上臺時,想通過改革拯救經濟。
結果呢?改革沒搞成。
或許是為了維持政府運轉,蘇聯不得不大量借外債?
從1986年的300億美元,到1989年的500多億,再到解體前的含利息966億美元,短短幾年,債務翻了好幾倍。
這些錢主要借給了兩類債主,西方發達國家和社會主義陣營兄弟。
上世紀50年代中蘇蜜月期,中國援助了蘇聯不少物資和資金,幾十年后這筆賬還得慢慢算。
但蘇聯的崩塌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
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跑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緊隨其后,到了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職,蘇聯徹底成了歷史……
按理說,蘇聯的債務應該 15 個繼承國按比例分攤才對。
實際情況卻復雜得多,那些小國家剛獨立,經濟一團糟,沒能力還債。
俄羅斯權衡再三,最終選擇了全盤接手!
政治地位換取是關鍵,蘇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位置金貴得很,俄羅斯想平穩接班,就得承擔相應責任。
此外蘇聯在全球有大量資產,大使館、軍事基地、黃金儲備、對外債權等等。
避免長期糾紛,債務問題要是拖著不解決,或許會成為國際關系的定時炸彈?
俄羅斯剛獨立,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來搞建設。
1993年4月2日,俄羅斯政府正式簽署了承債協議,宣布接手蘇聯全部 966 億美元外債。
從那時起,葉利欽政府就開始了這場看不到頭的還債馬拉松。
90 年代的俄羅斯,葉利欽推行的"休克療法"。
想讓俄羅斯快速轉向市場經濟。
結果這個"療法"確實夠"休克"的——差點把整個經濟都給"休克"了?
通脹率一度飆到2000%以上,今天100盧布能買的東西,過幾個月可能要2000 盧布。
蘇聯時期那些大型國企,在市場化浪潮中紛紛倒閉,失業率居高不下,很多人只能靠賣自家的東西過日子……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哪有錢還外債?
財政收入從1992年的GDP占比 17%,一路跌到1998年的9%。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俄羅斯。
當年8月,俄羅斯政府宣布債務違約,盧布暴跌,金融系統幾乎崩潰。
這期間,對巴黎俱樂部的債務基本沒怎么還,對中國的4.5億美元也一直掛著。
債主們雖然著急,但也知道俄羅斯確實沒錢,只能繼續等待。
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相當有耐心。
畢竟4.5億美元對中國來說不算天文數字,而且90年代的中俄關系正在回暖,沒必要為了這點錢搞僵關系。
轉機出現在1999年12月31日。
葉利欽突然宣布辭職,把總統職位交給了當時還相對默默無聞的普京!
普京這個前克格勃特工很快展現了不同尋常的手腕。
他先收拾了國內的寡頭勢力,把石油、天然氣等關鍵產業收歸國有。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國際油價開始瘋漲。
2000年的每桶30美元左右,一路漲到2008年的140美元,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簡直是躺著賺錢。
普京把還債當作大事來抓。
2004 年,俄羅斯還欠歐洲債權人475億美元。
到了2006年,這個數字縮減到31億美元。
同年8月,普京更是大手筆地提前償還了223億美元的巴黎俱樂部債務,省下了大量利息支出。
中國這邊的債務處理相對簡單一些。
2005年,中俄兩國簽署了還債協議,俄羅斯承諾分期償還,隨著俄羅斯經濟好轉,還款也變得規律起來。
2012年,俄羅斯通過軍事裝備抵償方式還清了對中國的4.4億美元債務,以20架卡-32直升機完成抵債。
2015年,俄羅斯抓住盧布對瑞士法郎匯率有利的時機,用盧布兌換了更多法郎,一舉還清了剩余債務。
1991年到2015年,這筆賬整整掛了24年。
最終的勝利在2017年8月21日到來,俄羅斯財政部宣布向波黑償還了最后的 1.25億美元,標志著蘇聯時期所有外債清零!
26年966億美元,俄羅斯終于卸下了這個歷史包袱。
還清債務對俄羅斯意味著什么?
不欠債就不用看債主臉色,這個道理放在國際關系中理論上同樣適用。
對中俄關系而言,債務問題的解決消除了部分歷史包袱。
2015年債務清零后,中俄合作確實進入了新階段,能源、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貿易額也屢創新高。
蘇聯債務問題的處理,為后來的國際債務糾紛提供了一個范例。
當一個國家分裂時,債務如何分配?
這個問題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這種"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俄羅斯后來的外交活動奠定了基礎。
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沒有代價,26年的還債歷程,拖累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但歷史沒有如果。
普京政府的選擇,最終證明是明智的!
蘇聯解體留下的千億債務,見證了一個超級大國的落幕,也記錄了另一個大國的重生。
俄羅斯用26年時間證明了一個道理,承擔責任雖然沉重,但也是獲得尊重的必經之路。
中國的24年等待,同樣體現了大國風范。
債務終會還清,但由此建立的信任與合作,卻能延續更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