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康養老院。
如何讓“一老”群體安享晚年?晏家壩在全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的同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當地推動產業興旺之余,始終把康養服務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而坐落于此的頤和康養老院,正是這一思路的生動實踐。
7月16日,記者走進這座由閑置農家樂改造的養老院。90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兩層養老公寓整齊排列,64張床位中已有36位老人入住。負責人曾娜表示,選擇在鄉村辦養老院,正是看中這里安靜的環境和豐富的田園資源。“我們希望能讓老人們在熟悉的鄉土環境里親近自然,晚年生活更舒心。”
頤和康養老院。
老人在練習葫蘆絲演奏。
院內,綠色種植區的蔬菜長勢正好,養殖體驗區的雞鳴犬吠充滿生活氣息。這些安排既貼合農村老人的鄉土情結,也成了精神關懷的重要載體。除了提供吃、住、洗護、康復等基礎服務,養老院還特別重視老人的精神需求:護工日常陪聊解悶,和村集體合作開展文化活動,老人們自發組織的葫蘆絲演奏、棋牌娛樂等,讓院里時常傳出歡聲笑語。
醫療保障方面,養老院與鄉鎮衛生院簽約,定期有醫生來巡診,還設了醫務室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有效緩解了農村老人“看病難”的問題。
醫生為老人檢查身體。
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這家養老院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護工、后勤等就業崗位,形成“老人安養、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環。同時,通過與村集體聯動開展互助活動,養老院也成了連接鄉村情感的紐帶。
如今,36位老人在頤和康養老院的田園間安享晚年。這一扎根鄉土的養老實踐,既守護了“一老”的幸福,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溫情動力,讓鄉村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時展現出新的人文溫度。
見習記者 吳筱汐 王雯靜 實習記者 唐朕全媒體記者 劉一笑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