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傳統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楊行鎮積極探索全新的養老模式——家庭照護床位。這種新型養老方式突破了傳統"養老院"與"居家養老"的二元對立,為老年人提供了"不離家、不離地、不離群"的第三種選擇。
“家庭照護床位”即依托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將專業照護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得老年人在家享受“類機構”專業照護服務,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貫通和融合。
彌補空白,家的延續
家庭照護床位巧妙地填補了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之間的空白,既滿足了老人“居家安養”的愿望,又減輕了公共養老設施的壓力。它不僅是一種服務模式的創新,更是對“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養老格局的生動實踐,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專業照護,幫助家庭減輕照護負擔,讓養老不再成為家庭的難題。自項目開展以來,累計為鎮域內33名老人開展服務2189人次。
專業照護,觸手可及
以楊行鎮紅林長者照護之家為例,作為寶山區“家庭照護床位”的試點單位之一,有一支由醫護人員、社工等16人組成的專業團隊,與簽約老年人保持緊密聯系。定期上門對老年人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做好健康狀況的跟蹤,認真檢查老年人家中適老化設施的完善情況,提出適老化改造建議,耐心勸導家屬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安裝扶手、防滑墊等設施,減少跌倒風險,確保老人居家環境的安全與便利。同時了解老年人家中的日常需求,及時完善照護計劃。團隊還細心留意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張醫生和陸老師與老年人促膝長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為獨居老人提供情感陪伴,緩解他們的孤獨感。
社區聯動,資源優化
家庭照護床位還促進了社區養老資源的有效整合。楊行鎮紅林路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楊行鎮紅林長者照護之家、志愿者團隊與家庭形成四方聯動,為老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豐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將養老床位搬進家的新型養老模式,既不要求老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養老院,也不需要子女放棄工作回家照料,而是通過專業化的社區服務,實現老有所養、家庭減負的雙贏局面,它既是對傳統養老模式的創新突破,又是對中國特色養老道路的積極探索。對于即將步入或已經步入老年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