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回民區呼鋼片區靜謐而祥和,伴著晨曦,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又開啟了新的一天。
清風徐徐,漫步呼鋼片區,路面干凈平整,樓體粉刷一新,公共設施齊全,綠植濃郁茂盛,經過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如今華麗變身,讓人眼前一亮。
77歲的張培先在呼鋼宿舍5號樓居住了30多年,見證了小區的變遷和發展。老人介紹,他是1990年呼鋼宿舍建成后入住的,數十年后,樓體失修、小區老舊、路面坑洼、設施老化,許多居民都搬離了。如今經過改造,呼鋼宿舍從小區大門到樓道都煥然一新,就連周圍的環境也變得十分宜人。“你看看我們這里,散步有散步的場所,下棋有下棋的地方,乘涼有乘涼的座椅,健身也有健身的區域,不管干啥都很方便。”老人一邊介紹一邊由衷地稱贊。
“以前這里雜草叢生,垃圾隨處可見,現在不僅可以散步、鍛煉,累了還可以坐在長椅上休息。沒事的時候,和鄰居們打打牌、聊聊天、遛遛彎,日子愜意又舒適。”說起小區改造后的環境變化以及家門口新建的口袋公園,住在呼鋼小區的王女士連連稱贊。
據了解,呼鋼片區屬于回民區光明路街道巴彥淖爾北路社區,該片區主要包括呼鋼小區、呼鋼宿舍和呼鋼平房區,共有24棟居民樓,11排平房,居民1546戶、3437人。采訪中,巴彥淖爾北路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月仙介紹,2023年,社區以“建設宜居家園”為目標,通過積極申報,將呼鋼片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此項目被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確定為全國106個“完整社區”試點之一。本次老舊小區改造為呼鋼小區新增了小廣場,約800平方米,并以呼鋼老工業文化為背景設計了供居民休息娛樂的涼亭,還增設了健身器材、太陽能路燈、乒乓球桌,供轄區居民日常運動休閑使用。
“如今,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小區院內車輛停放有序,道路暢通無阻,呼鋼片區面貌在蝶變的同時,居民的文明素養也在悄然提升。”張月仙深有感觸。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回民區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生工程與文明工程的融合點,不僅致力于刷新樓體立面、暢通地下管網等工程,更注重激活居民自治、培育文明風尚等,由此解鎖了群眾滿意度攀升的“文明密碼”,讓城市文明在街巷肌理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同時,扎實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榜樣就在身邊”學習宣傳活動,積極推進模范典型事跡進公園、廣場、街道、社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建立好人挖掘、好人培育、好人評選、好人表彰、好人禮遇等系列工作機制,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回民區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推薦評選活動,并通過組織開展“文明家庭”評選、好家風好家訓巡講巡演、“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們的節日”以及最美行業人物評選表彰等活動,著力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還大力倡導和推進志愿服務深入基層,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的一系列志愿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在維護公共秩序、美化市容環境、傳播文明風尚的同時,積極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在全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中,回民區以“精致”為尺,以“文明”為筆,繪就居民生活各領域的“幸福曲線”。據介紹,回民區持續在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提升品質、抓好落實上下功夫。圍繞難點問題,全面開展人行道凈化、環境衛生整治、規范停車、“飛線”治理、老舊小區改造、園林綠化提質增效、流浪犬治理、建筑垃圾治理等專項整治行動,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整體水平。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明,讓城市更出彩。駐足城市街頭,車水馬龍秩序井然;漫步公園綠地,風景如畫心曠神怡;置身市井小巷,人間煙火氣溫暖彌漫;流連社區家園,鄰里和睦互助友善……如今的回民區,文明之花處處綻放,文明風尚浸潤人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來源:青橙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