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扯什么情懷,汽車就是工具。
工具好不好用,看配置;配置值不值,看價格。
零跑全新C11直接把這個道理演繹到極致——15.58萬,激光雷達+端到端智駕全給你。
友商20萬都不敢保證的配置,人家直接腰斬。
這不是價格屠夫,這是降維打擊。
"讓更多人買到更好的車",朱江明這話聽著樸實,背后的邏輯卻夠狠。
什么叫更好的車!不是logo更亮,不是營銷更猛,而是實打實的配置武裝到牙齒。
全新C11增程入門版,純電續(xù)航從200公里跳到300公里,輪胎從18寸升級20寸,快充時間還縮短了0.2小時。
這些看得見的升級,只是開胃菜。
真正的殺手锏是看不見的:FSD可變阻尼減振、LMC一體化控制、透明底盤、激光雷達。
這套組合拳下來,價值增量超過4萬,售價卻只漲了1000塊。
零跑的定價邏輯很簡單:成本定價,保持毛利,把最大的利讓給用戶。
聽起來像雷鋒,做起來像商人。
純電版的升級更狠。640公里續(xù)航,18分鐘快充,6.1秒破百。
18分鐘能干嘛!抽根煙,上個廁所,買杯咖啡,回來車就滿血復活。
這速度,比加油還快。
6.1秒破百什么概念,已經(jīng)逼近特斯拉Model3后驅版的5.9秒。
15萬的車,30萬的性能,這就是零跑的底氣。
17.3英寸中控屏,60英寸AR-HUD,這些原本30萬級的豪華配置,現(xiàn)在15萬就能擁有。
零跑憑什么敢這么玩,兩個字:自研。
目前零跑可以做到65%的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成本可控,定價靈活,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LEAP3.5電子電氣架構,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中央域控。
50多個ECU控制器精簡到22個,線束長度縮短到燃油車的三分之一。
通訊從毫秒級跳到微秒級,系統(tǒng)響應速度提升3倍。
60英寸AR-HUD,亮度超16000nit,比問界M9(參數(shù)丨圖片)、小鵬G7的HUD亮度提升33%。
不僅行車不懼強光,休息時還能看電影。
LMC一體化控制技術,120公里時速爆胎都能保持穩(wěn)定。
零跑連座椅都要自研,這事聽起來有點軸,但細節(jié)決定成敗。 每排座椅坐墊加長36mm,雙吸入式通風加熱全面普及。 更狠的是,零跑把行業(yè)高端車型35-38道鞣制工序提升到40余道,把頭等艙體驗下放到平價車型。 這就是零跑的邏輯:別人做不到的,我們做到;別人做得到的,我們做得更好。 看到這里,你肯定想問:零跑這么賣,能賺錢嗎?友商為什么不跟? 答案還是自研。 曹力說得很直白:即使友商以零跑同樣的效率造出全新C11,成本最低還要再加2萬。 宋LEV、小鵬G7、傳祺向往S7,同樣尺寸配置,都要20萬以上。 零跑15萬多就搞定,這就是全域自研的威力。 全新C11的價格帶14.98萬-16.58萬,入門到頂配差價不到2萬。 為什么建議選頂配!因為頂配版本的功能完整性無可替代。 激光雷達+端到端智駕、60英寸AR-HUD、女王副駕、杜比全景聲,這套組合拳構成了無短板的用車體驗。 價格可控,功能全面,這就是零跑的殺手锏。 過去四年,汽車行業(yè)白熱化競爭,零跑始終從容應對。 價格內(nèi)卷時,依托成本控制精準跟牌;智駕競速中,B10率先將激光雷達下探至12萬級;價值博弈中,全新C11直接重塑中型SUV標桿。 零跑的軌跡不同于其他新勢力的跌宕起伏,而是穩(wěn)扎穩(wěn)打持續(xù)向上。 這更符合成熟車企的判定。 全新C11上市后,零跑C系列三大主力完成年款切換,全力沖刺年銷50萬輛目標。 這將是零跑"解放戰(zhàn)爭"的第一槍。 零跑的邏輯很簡單:把絕對好的車,造得相對便宜。 在新能源下半場,這可能是最有效的打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