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平凡中堅守”的精神內涵,引導青年學子在平凡敘事中感悟偉大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友善”等理念具象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實踐,7月11日下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橋南·紅芯育苗”實踐團成員來到重慶市江津區居民曹中江家中,見證這位普通市民31年的熱血堅守,聆聽父子二人用堅持與奉獻書寫的動人故事。
走進曹中江家,客廳中央的方桌上,三十本無償獻血證整齊鋪開,紅色封皮在燈光下泛著溫暖光澤,旁側幾張無償獻血榮譽證書雖邊角微損,卻更顯歲月的厚重。據曹中江介紹,從1995年第一次獻血到2025年4月,他的獻血生涯已持續三十一年,而兒子曹興宇也已堅持獻血10年。
拿起一本泛黃的早期獻血證,曹中江回憶起最初獻血的經歷:“起初家人并不理解,我就帶他們去血站,讓他們親眼看看那些等待救命的病人,他們慢慢就懂了。”在他看來,救人是獻血的初心,而家屬期盼血液的眼神,更是讓他無法停下腳步的理由。
(圖為曹中江與實踐團分享獻血經歷。董耀智 供圖)
更令人動容的是,曹中江不僅自己堅持獻血三十年,更以言傳身教帶動兒子曹興宇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在曹興宇的記憶里,父親常帶他去無償獻血現場,那句——獻血可以幫助別人,等你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他兒時最深的印記。2015年,18歲的曹興宇和父親正式踏上“獻血路”,此后父子倆便在這條救人之路上攜手相伴。
為了能長期堅持獻血,曹中江為自己定下了鐵律:不抽煙、不喝酒,保持清淡飲食,早睡早起,堅持鍛煉。交談中,實踐團成員還得知他有赤腳跑步的習慣。他認為赤腳跑能接地氣、練平衡,因此即便雨天也會繞樓道堅持,從未間斷。就是從這樣一個看似尋常的習慣中,實踐團成員讀懂了堅持的深意。
(圖為曹中江無償獻血獎金獎證書。董耀智 供圖)
三十年來,曹中江親歷獻血制度變遷:從流動采血車到定期捐獻血小板,從手寫登記到電子記錄,唯一不變的是他每月準時出現的身影。針對年輕人對獻血的顧慮,他用自己三十年的經歷告訴大家:“時代在發展,法律不斷完善,現在獻血越來越安全,年輕人應主動參與,用行動帶動身邊人。”他說現在常常接受采訪,就是想要用自己的真實事跡去帶動大家參與到無償獻血中去,持續為無償獻血做貢獻。
(圖為曹中江與實踐團成員合照。董耀智 供圖)
實踐團成員看到曹中江桌上的獻血證,忽然明白:所謂精神傳承,從來不是宏大的口號,而是藏在三十本獻血證的數字里,藏在赤腳奔跑的每一步里,藏在歷經歲月仍熾熱的話語里,也藏在曹中江父子兩代人共同投身獻血事業的默契里。
“橋南·紅芯育苗”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帶著這些故事踏上歸途,心里也更加清楚,這次“三下鄉”走訪收獲的不僅是采訪素材,更是對“堅守”二字的深刻理解——就像曹中江做到的“堅持三十年”,平凡人把平凡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動人的傳奇。而這些傳奇,正在江津的街巷里,在無數普通人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地上演著,也讓“敬業”“友善”的價值觀在代代相傳中愈發鮮活。
通訊員:夏卓妍 董耀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