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又到了吃涼菜的時節。外面賣的現成涼菜,比自己做劃算不少。街邊小攤、熟食店里,涼菜種類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各式豆制品、新鮮青菜、涼皮粉絲,還有鹵豬頭肉、熏腸、燒雞、辣鴨脖等,滿滿當當擺了一大排。隨便挑上幾樣,不知不覺就能裝滿滿一盒,方便又爽口,是夏日里很受歡迎的選擇。
但買涼菜也有很多技巧,有些涼菜并不適合購買,下面就介紹6種,你看看有道理嗎?
1.泡發過頭的木耳、銀耳
長時間浸泡的木耳、銀耳,表面黏膩有異味,邊緣發皺甚至軟爛。夏季高溫環境下,這些菌菇泡發超過4小時,就可能滋生致命的米酵酸菌。這種毒素堪比砒霜,蒸煮煎炸都殺不死,一旦誤食,輕則上吐下瀉、頭暈乏力,重則引發肝腎衰竭,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
如何辨別:
新鮮泡發的菌菇質地脆嫩,沒有黏液;若發現表面發黏、顏色暗沉,哪怕只泡了半天也別吃。建議現吃現泡,木耳冷水泡2小時,銀耳泡發至完全舒展即可。
2.夾生豆角
涼拌豆角翠綠鮮亮,但入口生硬、帶著青澀味。豆角里的皂苷和植物凝集素是“隱藏殺手”,沒徹底煮熟就涼拌,這些毒素會刺激腸胃,引發劇烈腹痛、惡心嘔吐。有些攤販為了賣相好看,只把豆角簡單焯水,毒素殘留量遠超安全標準。
避坑指南:
熟透的豆角顏色發暗,質地軟而不爛,聞起來沒有豆腥味。購買時不妨掰開一根查看,若截面發白、中心生硬,千萬別買。
3.廉價肉類制品
七八塊錢一斤的涼拌火腿腸、午餐肉,價格低得離譜。這類肉類很可能是用邊角料、變質肉制成的,為掩蓋異味,會添加大量亞硝酸鹽、防腐劑和人工香精。 長期食用不僅會加重肝腎負擔,還可能誘發癌癥,對健康危害極大。面對這類低價涼拌肉類,選購時需格外謹慎,切勿因貪圖便宜而忽視潛在的健康風險。
選購技巧:
正規肉類制品配料表干凈,每斤價格至少在15元以上。購買時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散裝肉制品盡量別碰。
4.散裝豆制品
涼拌腐竹、豆干若表面發黏,且有刺鼻酸味,需格外注意。豆制品蛋白質含量高,在30℃以上環境中存放超2小時,就會大量滋生細菌。有些攤販會用重口味調料掩蓋變質味道,食用后易引發食物中毒。 選購時要仔細觀察、聞味,避免買這類變質豆制品,以防損害健康,尤其夏季氣溫高,更需留意涼菜的新鮮度。
安全貼士:
購買豆制品選真空包裝的,散裝豆制品要當天吃完。若發現表面出現白色霉斑、手感發黏,哪怕剛買也得扔掉。
5.腌制綠葉菜
腌制超8小時的生菜、菠菜,往往顏色發黃、口感軟爛。這類涼菜不僅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流失嚴重,還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長期食用對健康危害極大。 選購時若發現生菜、菠菜類涼菜有上述特征,需格外注意,盡量避免購買,以減少潛在健康風險。
健康吃法:
涼拌綠葉菜最好現做現吃,用開水快速焯燙后,加蒜泥、檸檬汁調味,既能殺菌又能保留營養。
6.特殊蛋類
表面黑斑密布的皮蛋、蛋殼破裂且散發腥臭味的毛雞蛋,需格外警惕。傳統工藝制作的皮蛋含鉛量高,長期食用會損害神經系統;毛雞蛋在孵化中易被沙門氏菌污染,變蛋若制作工藝不達標,也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這類涼菜存在明顯健康隱患,選購時要仔細甄別,切勿因貪嘴而忽視潛在風險,尤其要避免長期食用,以防對身體造成損害。
正確選擇:
認準“無鉛工藝”標識的皮蛋,毛雞蛋、變蛋盡量別吃。食用皮蛋前用醋浸泡5分鐘,能有效降低有害物質。
所以涼菜雖然好吃,但朋友們最好還是在家里自己制作,不僅安全健康,衛生有保障,而且在家制作也更加實惠,想要吃得健康放心,在家做涼拌菜時也是要注意一些細節的。
- 做涼拌菜之前,一定要把菜刀、案板、碗碟、蔬菜都徹底清洗干凈。
- 生的和熟的食物一定要分開處理。切生肉和切蔬菜的菜板、刀具也別混用。
- 菠菜、莧菜這些蔬菜,含有草酸,四季豆、扁豆這類豆角,含有皂苷和凝集素,都要提前焯水。
- 拌涼菜的時候,可以加一些生洋蔥、大蒜、折耳根,既能提味,又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 現做現吃,涼拌菜最好吃多少做多少,別一次做太多,更別過夜。
以上便是買涼菜和在家自制涼菜的一些小技巧,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謝各位關注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