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與創造力,7月15日下午,我院“智繪芯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劉林走進青雅居社區暑期“愛心托管班”,輔助托管班老師欒利開展以中國剪紙為主題的趣味手工課,用實踐行動助力傳統文化傳承。
欒利講解傳統剪紙
課堂上,欒利圍繞“中國剪紙”展開教學,從剪紙起源講起,介紹漢代金銀箔剪紙的雛形,到唐宋時期成為民間習俗活動標配,再到明清走向藝術化…… 配合PPT中精美剪紙作品,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當講到河北剪紙的粗獷、江浙剪紙的細膩等派系差異時,老師拿出實物對比:“這些不同風格,就像傳統文化的‘百花園’,每一種都藏著當地的風土人情。” 孩子們瞪大眼睛湊近觀察,小手懸在半空想摸又怕弄壞,小朋友小遠忍不住小聲驚嘆:“原來一張紙能變出這么多花樣!”
劉琳跟小朋友一起剪紙
到了實踐環節,劉林給孩子們分發彩紙和安全剪刀,欒利也拿出一張剪紙做示范:“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學,我們先將這張紙折起來,再畫上輔助線……”剛開始,有的孩子總把線條剪歪,在劉林“慢一點,跟著輪廓走”的指導下,逐漸找到竅門。“老師,看我的大紅花!”學生樂樂自豪地將自己的作品舉起來展示,紅紙上的花瓣邊緣帶著沒剪齊的小鋸齒,像一朵努力綻放的小太陽,引得周圍小朋友紛紛舉起自己的作品“比美”。
劉林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實踐團將持續開展此類活動,讓志愿服務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欒利表示,托管班以后將舉辦更多類似的課程,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娛樂機會,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
編輯:劉林
審核:韓亦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