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在重慶舉辦的“2025年中國二手車行業大會”上,正式發布《2025年度中國汽車流通行業二手車交易市場百強分析報告》。報告以權威數據為基礎,深度剖析百強市場十年發展脈絡,指出百強市場已成為推動二手車行業規模化、標準化、服務化轉型的核心力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所開展的行業統計工作,是經由國家統計局授權開展。本次發布的百強二手車交易市場排行榜,嚴格依據協會對全國范圍內1977家二手車交易市場2024年二手車交易量的統計結果進行排序。整個統計過程規范有序,數據來源真實可靠,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十年鑄劍,引領行業使命與創新
回顧2016 - 2024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變化,2016年交易量達1039萬輛,首次突破千萬輛,行業迎來曙光。然而,2020年受疫情影響,交易規模同比下降3.5%;2022年下降幅度達 -8.88%,消費動能不足凸顯,消費者購車決策周期變長、預算更謹慎。但隨著國家利好政策出臺及二手車人的不懈奮進,2024年總體交易規模達1961萬輛。當日上午調研顯示,超50%的嘉賓認為今年規模將保持5 - 10%的增長,“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成為行業共識。
2024年百強市場表現亮眼
百強市場已摒棄傳統租金、交易服務費的經營模式,轉變為生態服務的賦能者。2024年百強市場成交量達642萬輛,占二手車總交易規模的32.7%,交易額達5246億元。
近六成百強市場集中在華東和中南地區
華東地區以39家百強市場成為頭部市場最密集區域,2024年交易量達240萬輛,占華東地區二手車交易量的42.1%,形成以上海、江蘇、浙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是全國二手車流通“主要樞紐”。西南地區15家百強市場貢獻區域43%的交易量,在新能源二手車檢測與流通領域形成特色優勢。
車輛結構與市場能力突出
車齡結構方面,4 - 10年車齡車輛占比54.5%,成為標準化交易主力區間。新能源市場引領能力突出,新能源二手車滲透率達9.2%,超行業均值3.4個百分點。跨區域資源調度能力強,34%的外遷比例體現百強市場通過數字化平臺打破地域壁壘,實現全國車源與消費需求高效匹配。
百強引領,規模化、標準化、服務化,定義行業發展新方向
百強市場建立統一服務標準,如“行”認證溯源體系,推動行業規范化轉型。市場經營面積分配合理,37%用于室外展示、29%用于室內展廳等,為車商提供標準化檢測認證、統一售后保障和品牌化運營支持。2024年,百強市場平均利潤率達10%,年交易量10萬輛以上的市場利潤率達11%,從業人員達9.34萬人,成為汽車流通領域重要就業載體。
數智化升級構建服務閉環
75%的百強市場實現數智化升級,構建從檢測評估、價格公示到金融服務的全鏈路服務閉環。去年,78%的市場通過自營或第三方合作開展金融服務,54%的市場開展庫存融資貸款,57%的市場開展消費服務貸款,促進中小車商交易。
新營銷驅動:新媒體與智能管理激活交易新動能
在互聯網等技術浪潮下,二手車有形市場成為技術落地主要場景。83家百強市場通過自營或輔助車商開展新媒體營銷,38%的交易量通過新媒體達成;庫存周期壓縮至30天,智能管理系統普及應用,推動企業向線上線下融合的精細化模式轉型。
格局重構:推動消費者買二手車如同買新車一樣放心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推動的“行”認證二手車溯源監督體系,為消費者提供車況真實準確信息,營造可靠安心的購車環境。
提升服務品質
百強市場強化員工培訓,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打造如新車消費般的完善售后,讓消費者購車放心。
促進信息透明與互動
眾多市場定期發布價格走勢、熱度品牌等信息,提供車況透明信息,增強消費者互動反饋,增強市場與消費者信任關系。
二手車行業的下一個十年,恰是 “沉潮漸起” 時 —— 沉潛的是服務根基,漸起的是消費信心。百強市場將以十年礪劍的匠心,在重構格局中靜待花開,共同書寫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從“量”到“質”的時代新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