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自從今年4月份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都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而在非洲,就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被美國的關稅戰逼到了破產的邊緣。
不僅國內開始大規模裁員,就連國家首相都直接宣布國家已經進入“災難狀態”。
這個非洲國家到底是誰,又是怎樣被美國逼入絕境的呢?
貧窮的非洲小國
萊索托位于非洲南部,是一個面積只有3萬平方公里的內陸小國,整個國家都被南非包圍著,國家極為貧困,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這個人口只有230萬的國家,有49.7%的人都掙扎在貧困線以下,全國僅30%的地區能通上電,農村的孩子里每4個中就有1個小學輟學。
支撐這個脆弱國家的唯一支柱,就是紡織業,在全國4萬個制造業崗位里,有90%都綁在紡織業上,在簡陋的廠房里縫制銷往美國的服裝。
李維斯、威格、蓋璞……這些光鮮品牌的背后,是萊索托人賴以糊口的生計,T恤、牛仔褲成了成為了這個國家經濟的“救命稻草”。
這根救命稻草,源自2000年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的“恩賜”,克林頓時期這項政策,為撒哈拉以南非洲打開一扇窗,允許包括萊索托在內的國家免稅向美出口紡織品。
它就像一劑強心針,讓萊索托將全部經濟賭注押在了紡織業上,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來自于美國的救命稻草,最終也被美國徹底打碎。
50%的天價關稅
2025年4月,風暴毫無征兆地降臨,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名單上,赫然出現了萊索托這個“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國家。
特朗普給出的稅率高的驚人,達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50%,而特朗普給出的理由也十分的可笑,他說萊索托這個國家:“操縱匯率”“產能過剩”。
這個連自己的貨幣都不太穩定的國家,在聽到這兩個詞語后茫然四顧:“操縱匯率”是什么?“產能過剩”又意味著什么?他們只懂用踩縫紉機來換取自己微薄的口糧。
真正的原因藏在冰冷的貿易數字里:美國一年從萊索托進口2.37億美元商品,卻只向其出口300萬美元。
在特朗普眼中,這“不公平”的逆差必須用關稅大棒敲打,至于萊索托經濟結構單一、高度依附美國的現實?完全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自己都嘲諷萊索托是“沒人聽說過的國家”,可他品牌的高爾夫球衫、馬斯克“星鏈”的夾克,好多都是這里的工人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這些貼著美國名人標簽的衣服,成了萊索托人換糧食的指望,現在卻要被加征50%的稅,這等于直接斷了他們的活路。
巨大的傷害
關稅的刀子還沒真正落下,預期就已經把萊索托戳得遍體鱗傷,美國進口商一看稅率要漲50%,連夜取消了80%的訂單。
紡織廠老板們沒辦法,只能先裁員,首都馬塞盧的工廠幾乎一半停工,街頭隨處可見抱著紙箱離開的工人,紡織廠流水線戛然而止,首都馬塞盧街頭,數萬失業工人茫然佇立。
工廠一家接一家完成最后訂單后關閉大門,曾經轟鳴的車間墜入死寂,只留下冰冷的縫紉機和無處可去的工人。
災難迅速溢出經濟領域,演變為生存危機,停工導致家庭斷糧率飆升至35%,玉米面價格瘋漲,絕望的人們走上街頭抗議。
萊索托糧食自給率不足50%,過去靠出口紡織品賺取外匯購糧,如今外匯儲備僅能支撐一個半月,饑荒的幽靈正在步步緊逼。
7月10日,萊索托政府被迫宣布進入“國家災難狀態”,它成了全球第一個被一紙關稅令擊垮的國家。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痛斥美國“摧毀最脆弱經濟體”,但這聲討改變不了萊索托滑向深淵的現實。
小國的脆弱命運
諷刺的是,萊索托的災難,恰恰源自它曾依賴的“救世主”,克林頓的經濟法案看似是善舉,實則是精心布局的經濟繩索,將萊索托牢牢綁定在美國市場。
當特朗普輕輕一扯,救命稻草便成了絞索。
二十年前,美國搞《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給非洲國家免稅待遇,看似是“送溫暖”,實則是為了把這些地方變成了廉價的加工廠。
萊索托當時抓住了這個機會,靠的是臺資企業帶來的技術和訂單,才把紡織業做成了自己的支柱產業,可這種“單腿走路”的經濟,就像沙灘上的城堡,美國一變臉就塌了。
這場災難暴露的,是美國霸權的真面目,它把貿易當成自己的武器,高興時給點甜頭讓小國依附自己,不高興了就用關稅大棒砸過去。
萊索托的紡織廠,不過是美國全球產業鏈里的一顆小螺絲釘,有用時撿起來,沒用時就隨手扔掉。
更諷刺的是,萊索托的困境里藏著太多“美國制造”的矛盾。
當年臺資企業去到這里設廠,一開始就是為了鉆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配額的空子;現在美國對萊索托加稅,本質上還是把貿易當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
而那些在萊索托工廠里趕制特朗普品牌高爾夫球衫的工人,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正是衣服上印著的這個名字,毀掉了他們的生計。
萊索托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全球化的殘酷。
小國的命運往往捏在大國手里,美國手指縫里漏點好處,就能讓萊索托這樣的國家活下來;可一旦大國要收回這點好處,小國就可能瞬間崩塌。
中國一直反對這種弱肉強食的邏輯,從1983年和萊索托建交后,就在農業、基建等領域默默幫忙。
不但教他們種地,還幫他們修公路,這些不附加條件的援助,和美國的“予取予求”形成了鮮明對比。
現在,萊索托的街頭還能看到抗議的人群,紡織廠的工人還在等著渺茫的訂單,這個國家的災難,或許只是個開始。
當美國把關稅當成家常便飯,不知道還有多少像萊索托這樣的小國,會被卷進這場無妄之災里。
說到底,特朗普的關稅戰從來不是為了“公平”,而是為了霸權,他可以隨意給一個小國扣上“操縱匯率”的帽子,用50%的關稅毀掉對方的經濟,卻不用承擔任何后果。
這種“我即規則”的邏輯,正是對所謂“人權燈塔”的最大諷刺。
而萊索托的眼淚,不過是大國博弈中一聲微弱的嘆息,卻足以讓全世界看清:有些國家的繁榮,從來都建立在對弱小的掠奪之上。
大規模裁員!這一國“全國進入災難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