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養牛是什么樣子?
是頭戴草帽的老農?是牛棚邊一車一車地投喂飼料?如今,這些畫面都在被顛覆!
在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有這樣一個“未來牛舍”——牛的舒適度有數據實時監控,體重漲得快不快,系統會給出喂養建議,連風扇、卷簾都能自動調節……
跟隨小編,我們一起走進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肉牛現代種業創新科研基地(樂至縣),看“牛教授”們如何用AI、大數據和算法為養殖業打開新局——
牛舍環境監測LED上,實時顯示了溫濕度等數據。
走進基地,科技感撲面而來,對養殖數據的挖掘體現在每個環節。牛舍入口的環境監測LED上,實時顯示了溫濕度、氨氣/硫化氫、甲烷/二氧化硫等數據。牛舍內,安裝的自動風扇、自動卷簾等先進智能設備,也會根據數據指令自動運行。
依托省畜科院與信息化企業四川楠水農牧共同開發的智能化育種和生產管理系統,基地可實時采集溫濕度、有害氣體濃度數據,評估牛的舒適度,使養殖環境得到優化。“通過數據驅動,我們能精準改善牛群舒適度,減少應激反應,提升生長效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肉牛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牛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易軍表示。
長期以來,肉牛行業在養殖過程中始終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對牛群進行客觀準確的群體評估;二是如何實現精準化的飼喂管理。這兩個問題,直接關乎養殖成本的高低、生產效益的好壞。
過去,傳統養殖戶大多依靠自身經驗進行粗放式養殖。這種模式缺乏科學依據,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情況,要么飼草等資源投入過多造成浪費,要么飼喂不足導致牛只生長達不到預期標準,最終都難以實現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根據現場測定的數據情況,牛舍內風扇會自動運行。
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易軍科研團隊研發了基于圖形識別的體況測定評估系統、基于物聯網的精準飼喂系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肉牛創新團隊技術副首席、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牛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巍說,依托這兩個系統,可有效預測肉牛等養殖群體的最佳發育狀況,通過對比、分析實際生長數據,精準配置日糧配方,真正降本增效。
基地所有數據,經后臺“數字大腦”分析后,可以為從業者提供精準的選育和飼養決策。數字化育種平臺、環境監控系統、精準飼養系統……在基地辦公大樓一樓的全景監控實時大屏上,幾大核心板塊功能都進行了可視化呈現。例如,生產管理系統可顯示每頭牛的體重差異原因、提供飼料優化建議,幫助養殖戶精準施策。
基地大樓一樓的全景監控實時大屏。
目前,這套系統已在省內多地推廣,發揮實際效用。巴中市通江縣四川德豐農科負責人曾德彬表示,去年引進使用系統后,基地1200多頭牛的飼喂和生長數據都可實現自動化管理,大幅減少了人力投入。雅安市滎經縣肉牛養殖戶韓亞男則感慨,使用了系統的疾病診治功能,進一步降低了養殖風險。
當前,畜牧業面臨勞動力短缺、降本增效破題的挑戰。易軍、王巍等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肉牛科研團隊的專家,正緊扣《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要求,通過數字化技術降低行業門檻,讓養牛變得更簡單、高效,為四川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四川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