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干警巡查發現大量海漂垃圾侵占海灘,立即制發檢察建議,聯合多部門開展海漂垃圾綜合治理行動,清理垃圾60余噸,讓被垃圾侵占的海岸重現碧波蕩漾。
為破解跨區域治理難題,與寧德蕉城區檢察院創新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一體推進生態環境修復。積極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針對涉海案件,探索 "以海還海" 補償機制,將賠償金用于紅樹林補植,讓"海上森林" 筑牢生態屏障,書寫"向海而興"的生態答卷。
面對生態修復金 "使用難、管理難、收繳難" 三大痛點,羅源縣檢察院以制度創新破題。2024年,聯合財政、環保等11個行政部門,出臺《檢察公益訴訟賠償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在西蘭鄉甘厝村,這一制度創新轉化為守護 "植物活化石" 的實際效能。在目前發現全國最大天然水松群落的保護中,聯合法院、鄉政府設立的生態司法保護基地,申請立項使用50余萬元生態修復金,用于水松保護專項工程。通過司法監督與行政監管的無縫銜接,讓這一古老樹種在法治護航下重煥生機。
面對畬藥資源枯竭困境,聯合屬地政府設立 "畬文化公益保護檢察聯系點",將22萬元生態修復金用于畬藥生態園建設,打造集科普、公益訴訟檢察保護于一體的宣傳基地,讓傳統 "青草醫" 智慧獲得現代法治保障,讓民族醫藥瑰寶煥發新生。
在國家級傳統村落,檢察建議激活了古厝新生。針對古厝年久失修、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牽頭召開磋商會,推動完成古建筑修繕。讓國家級傳統村落重現“鳳凰裝舞動、山歌繞梁”的民俗畫卷。
扎根羅源海洋經濟沃土,積極聯合省市縣三級公益組織及相關部門,啟動 “法潤羅源灣”公益伙伴計劃。
通過建立“一企一顧問”機制、搭建常態化溝通平臺、編制企業防控風險手冊、舉辦企業家沙龍等舉措,創新打造“一站式”涉企服務平臺、“一攬式”涉企防控機制,構建“一系列”親清檢企關系,切實提升企業的法治獲得感,助力羅源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以 “恢復性司法” 理念為指引,攜手行政部門、兄弟檢察院,在生態修復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近三年來128.4萬尾魚苗順著增殖放流的浪潮重返深海,280余萬元生態修復金成為守護海洋的堅實后盾,讓這片藍色家園漸漸重煥生機。
文案 | 黃煜、陳晴雯
本文由羅源縣檢察院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