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人醫領域內卷嚴重,傳統中醫人困于同質化競爭;寵物行業卻獸醫緊缺 。
■口述 | 陳家燕 撰稿 | 景天
寵物行業的割裂,讓沉默的小生命獨自承受痛苦,也讓中醫人才與藍海市場相隔。這位近期被《南方日報》報道的中醫青年,選擇另辟蹊徑,從中醫本科跨考中獸醫,像是在斷層上架橋:用中醫的望聞問切應對獸醫“啞科”困境,用中醫的針灸湯藥填補市場空白。5月25日,在醫館界第五屆青年中醫論壇上,陳家燕分享了她的中醫創業故事。
01
從人醫到中獸醫
獸醫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人類馴養野生動物時期——當豬、雞、牛、馬、狗等動物被人工圈養,傷病便成了馴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據考古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已出現養豬行為,動物患病后主人會嘗試救治。
最初由部落長者憑經驗完成,效果隨機;后來部分人醫借鑒人醫經驗“人獸兼治”,另一部分長期馴養牲畜的人在實踐中摸索出有效手段。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分工細化,兩類人逐漸融合,最終形成專門的獸醫職業。
近些年,全球飼養寵物熱潮推動寵物醫院數量激增,獸醫專業成為國內外熱門選擇,就業率居高不下。例如英國高等教育局最新統計顯示,獸醫學以98.69%的就業率位居英國各專業榜首,西方獸醫學校因此備受學生青睞。
陳家燕在給寵物做治療
而中獸醫學作為獸醫領域與傳統醫學深度綁定的分支,可理解為“給動物看病的傳統醫學”,如同人類的中醫,是老祖宗傳下來為畜禽、寵物、野生動物等治病、調養身體的學問。
陳家燕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獸醫。原本她計劃從暨南大學中醫學本科畢業后深造,從事傳統醫學臨床工作。直到大四查閱資料時偶然看到“中獸醫學”專業,萌生“能否將中醫用在不會說話的小動物身上”的想法;2019-2020年備戰考研時,紀錄片《小主安康》讓她堅定方向——“我邊看邊哭邊背書,那時就下定決心要讀獸醫,要像那些前輩一樣救它們。”
從白領帶到綠領帶,陳家燕碩士畢業
帶著這份信念,她跨專業報考華南農業大學,攻讀中獸醫學碩士,開始從傳統中醫學轉向中獸醫學。
在第五屆青年中醫論壇上,陳家燕分享了投身寵物醫療行業的三大原因:
第一,避免同質化內卷。當前獸醫行業人才結構分層明顯:碩博學歷從業者鮮少涉足寵物臨床領域,市場主體仍是專科生,類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類醫療行業。依托自身學歷背景優勢,她有信心提供更優質的專業服務,在差異化競爭中占據主動。
第二,源于對小動物的熱愛。她對動物懷有深切情感與濃厚興趣,希望通過專業技能與動物建立長期聯結,讓這份情感在工作中延續。在她看來,“貓狗從不只是動物,它們只是不會說話的小孩,需要更多耐心和細心去照顧。”
第三,看好市場前景。2020年攻讀研究生時,她分析發現2017-2020年寵物醫療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盈利空間持續擴大。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讓她洞察到寵物經濟的巨大潛力,堅定了投身決心。
02
在“自學為主”的行業里蹚出路徑
跨專業報考華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碩士后,她發現行業的現實問題:“全國僅6所高校開設中獸醫學本科,碩士培養方案模糊,99%的從業者需靠自學積累臨床技能,大多數同學的臨床知識全靠課外跟診與自主研究。”
給大橘做針灸
更具挑戰的是,獸醫行業常被稱為“啞科”:動物無法自主表達病情,需依賴主人描述,類似兒科診療;診療時必須助手配合,而人類診療多可獨立完成;且寵物醫療設備相對滯后于人類醫療,進一步增加了診療難度。這讓她愈發心疼小生命:“人類的傷痛我從不憐憫,因為人類能說話、能自己尋醫;而動物的傷痛我心傷痛,因為它們不會說話、不會求救,一生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全靠人類的幫助。可當人們發現動物異常時,往往已經病入膏肓。”
這些問題構成行業發展瓶頸:多數寵物醫院的中醫從業者靠短期培訓或自學入行,診療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病例庫,很多中醫治療方案只能“邊看邊調”,高度依賴醫生經驗。
“患者”家屬給醫院送錦旗
但巨大問題中潛伏著重塑行業格局的機遇。2024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寵物診療領域增速達13.9%,增長動能強勁。然而反差明顯:全國執業獸醫缺口高達30萬,專業寵物醫生尤為短缺——截至2022年,16.5萬執業獸醫師中,中獸醫臨床醫師占比不足2%,全國明確開設中獸醫專科的寵物醫院僅200-300家(多集中于北上廣深等城市)。正是瞄準這一市場空白,陳家燕開始著手搭建自己的團隊。
數據來源:派讀寵業大數據
03
創辦一家屬于自己的“動物醫院”
好像每個中醫人都有創辦自己中醫診所的夢想,陳家燕也不例外,但她開的是動物醫院。
2023年畢業后她與同門們創建中獸醫小分隊;2024年10月28日(第15個中國獸醫日),28歲的她與兩位同門攜手華南農大中獸醫教研室,正式創辦愈見中西醫動物醫院(寓意為“遇見愈見,愈漸健康”),11月11日舉辦開業典禮。
醫院位于廣州市天河區市中心,總面積210平方,分兩層布局:一樓設前臺、犬候診區、犬診室、針灸室;二樓設貓候診區、貓診區、B超室、住院部、藥房、DR室、手術室等,配置與常規醫院一致,屬中大型規模。作為華南農業大學等多所院校的中獸醫臨床教學基地,醫院除了為寵物提供診療服務,還承擔著培養專業人才的責任,設有中醫內科、針灸科、西醫全科,專注于通過中西醫結合為寵物提供診療服務。
“實際診療中,中獸醫與人類中醫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兩者均通過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遵循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原則;不同之處在于物種差異,診療時需先了解每個物種的特性才能精準辨證。此外,脈診位置不同:動物需在股動脈(腿部)把脈,人類則在手部。藥量也有區別,由于動物體型差異大(比如貓狗有大有小),必須根據體型換算劑量,”陳家燕分享道。
以犬貓為例,舌象是重要辨證依據,犬舌與人類相似便于觀察,貓舌因有倒刺,舌苔辨識難度更大。這些因物種差異形成的診療特點,并未削弱中獸醫療法的效果,但針灸、中藥等療法,在寵物椎間盤突出、腦癱、癲癇等疾病的治療中已顯現獨特價值,市場定價單次診療費用約300-800元。由于慢性病需定期復診調整用藥,中獸醫客戶黏性極強,復購率超60%,這也是瑞鵬、瑞派等頭部連鎖寵物醫院紛紛試點中獸醫專科的核心原因。
讓陳家燕欣慰的是,來醫院看病的寵物“都有一個超級幸福的家庭,有愛它們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或爺爺奶奶”,愿意治療的家長們“根本不在意費用多少(當然我們的價格是市場標準化價格)”,每當這時,她都會替這些小寶貝感到幸福。但團隊也會因少數主人的不作為與冷漠而氣憤,卻又無能為力,“只能祈禱那個小寶貝能好好活著”。
“對于中醫學子而言,這一領域的潛力尤為顯著,”陳家燕提到。中醫學子經過5年本科系統培養,中醫理論扎實,且熟悉人醫規范化診療模式,這些優勢是傳統中獸醫專業學生難以比擬的。雖然成為成熟獸醫前收入較低,但成長后收入可觀。更重要的是,獸醫碩士、博士不限本科專業報考,人醫與獸醫資格證可同時注冊,為中醫學子跨界提供了可行路徑,陳家燕自身就是例證:她以中醫學學士身份跨考中獸醫碩士,現攻讀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同時持有執業中醫與獸醫雙證。
她不僅熟練掌握給人和動物做針灸、推拿、正骨,還精通蜂療、火針等多種中醫特色療法,能治療犬貓腦、神經、關節、肺、腫瘤等內外科疾病,帶領團隊在中醫內科病治療領域居華南地區領先,無論疑難雜癥,還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日常小病,均能從容應對。
根據小紅書數據,,相關討論超18.4萬。如今,陳家燕和團隊通過小紅書等自媒體分享病例與中獸醫知識,不僅在廣州站穩腳跟,更成為華南地區中西醫結合寵物診療的標桿。
她如今仍在暨南大學攻讀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上午在中醫院跟診,下午在中西醫動物醫院上班。一路從中醫本科到中獸醫碩士再到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每一次跳躍都是奇妙的經歷,每一次選擇都讓她成長。
(全屏觀看更直觀)
未來,隨著寵物老齡化加劇、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以及國家對中獸藥研發的鼓勵,中獸醫需求將持續增長。盡管目前仍面臨人才缺口大、標準化不足、市場認知度低等挑戰,但對于有扎實中醫功底的學子來說,這也許是一條充滿機遇的新賽道——正如陳家燕所言:“這里或許沒有傳統人醫行業的內卷,卻有將中醫智慧延伸到動物身上的獨特價值。”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陳家燕,撰稿/景天,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景天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