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發現,明明經常洗澡
但脖子、腋下處卻總有一層“黑泥”
其實這種洗不掉的“黑泥”
與個人衛生習慣無關
卻可能與糖尿病、肥胖甚至腫瘤有關
為什么皮膚會“黑化”?
哪類人群更易高發?
怎樣才能消除“黑脖子”?
一起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01
脖子洗不干凈?
可能是黑棘皮病在“作祟”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是一種皮膚病變,表現為皮膚局部出現對稱性、天鵝絨樣增厚、色素沉著的斑塊,常見于頸后、腋下、腹股溝等褶皺部位。它并非單純的衛生問題,而是與代謝異常 (如胰島素抵抗、糖尿病) 、內分泌疾病、遺傳因素或某些藥物或腫瘤相關。
很多人誤把黑棘皮病當成普通污垢,反復清潔卻不見效果,根源在于二者存在本質差異。從外觀上看,普通污垢多附著于皮膚表面,呈灰黑色顆粒或條狀,搓洗后會變淡,皮膚本身不增厚;而黑棘皮病導致皮膚發生改變,呈均勻的灰黑色或棕褐色,表面有天鵝絨般的增厚紋路,邊界模糊,無論怎么用力清洗,皮膚顏色和質地都不會有明顯改善。
02
以下幾類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黑棘皮病發病緩慢,沒有明顯疼痛癥狀,但它往往預示著身體代謝功能出了問題。其“黑化”機制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生長因子刺激相關——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導致血糖無法正常被細胞吸收。為了維持血糖穩定,胰腺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島素,而過量的胰島素會刺激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皮膚增厚、色素沉著。
黑棘皮病的常見誘因包括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 (PCOS) 、內分泌疾病、惡性腫瘤 (如胃癌、胰腺癌) 等,即肥胖者(BMI≥30風險最高)、糖尿病患者、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PCOS女性、有代謝病家族史者、突然發病的中老年人群為黑棘皮病的高發人群。
03
能否“去黑”?如何“去黑”?
黑棘皮病不是單純的皮膚問題,往往和身體內部的代謝、疾病有關,所以先處理這些根本原因最為關鍵。
如果是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需要先控制血糖,通過服用一些幫助調節血糖的藥物,比如常見的二甲雙胍,同時搭配飲食調整,少吃高糖高油食物并規律運動;如果是由肥胖導致的黑棘皮病,減重是核心。研究發現,只要體重減輕5%~10%,皮膚的發黑、增厚問題就會明顯好轉;如果是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引發皮膚“黑化”,則需先調節體內激素水平;極少數情況下,黑棘皮病可能和惡性腫瘤有關,這種情況就得及時排查腫瘤,必要時通過手術、化療等方式治療。
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也可以對皮膚做些局部護理,幫助緩解癥狀。一方面可以涂抹外用藥物,比如維A酸、水楊酸類藥膏,幫助軟化皮膚表面的厚角質,讓粗糙的皮膚變得平滑一些;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激光治療,如果色素沉著比較明顯,激光可以幫助淡化顏色。
通常情況下,如能早期發現并及時干預,皮損一般3~12個月就能看到明顯效果,發黑、增厚通常能慢慢消退,甚至完全消失。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微信公眾號,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網江蘇頻道
● 反邪專區
● 參與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