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大盜》改編自同名網漫,以上世紀70年代新安海底文物挖掘事件為背景,講述一群聽聞寶物存在、準備打撈并販賣文物大賺一筆的盜賊們的故事。
本周更新的前3集主要是鋪墊,交代事件背景和龐雜的人物群像。主角吳寬石(柳承龍 飾)和侄子吳熙東(梁世宗 飾)為首的盜賊們開始計劃并召集人馬,直到第3集結尾,一行人才正式出海、開始主線任務。
在劇情進入主線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新安海底文物挖掘事件,教養(yǎng)類綜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老故事》在今年初講述過,不過是以完全不同的視角——官方組織的新安海底文物挖掘團,講述了韓國史上最初最大規(guī)模的水下考古、挖掘文物的故事。
對比可知,《下流大盜》片頭穿插的部分片段,正是歷史上的真實影像記錄。
沉入海底700年的文物寶藏是如何被發(fā)掘的?正如《下流大盜》第一集鋪墊的信息,有漁民出海打撈到了一些瓷器,但不知道其價值,有人拿來當狗碗,有人則直接丟回了海里。
后來有人通報、拿去鑒定才發(fā)現是文物——來自中國元朝的瓷器。光是一件瓷器,以當時市場價可以賣到500萬韓元,而上交國家只能拿到36萬韓元。
新安有寶藏的消息逐漸擴散,引來不少盜掘者來新安挖掘文物倒賣、賺取巨額利潤,其中也不乏標榜新安文物但實際賣假貨的騙子。
那么新安海域到底為何會出現如此龐大規(guī)模的文物呢?
據《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老故事》所述,1323年,從寧波出發(fā)駛向日本的元朝貿易船,途徑新安近海時意外沉沒,船上所載的瓷器等寶物數萬件全部沉入海底······
政府從1976年開始正式打撈沉船上的文物,因為氣候與海象問題,一年中能下潛打撈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文物挖掘團的水下考古一共持續(xù)了9年,直到1984年才正式結束。9年間在沉船里發(fā)掘的文物超過2.4萬件。
這期間盜掘者也一直在活動,就像《下流大盜》的主角們。
劇中主角們去監(jiān)獄找一個盜掘人,說只有他知道沉船的具體位置。實際歷史上真的有這號人物,官方文物挖掘團當年也是找一個監(jiān)獄里的盜掘人帶路,他不用任何設備,只看著夜空中的星星就能準確地指認出沉船的位置。
劇中出現了兩撥人都想盜掘,且都在同一天夜里劃著小船來踩點沉船位置,主角團處于不利的情況,因為對立的金教授那邊收買了監(jiān)獄里的盜掘人。
兩撥人雖然各懷鬼胎,但我猜測在這里也許會暫時聯手?畢竟還沒有挖到文物,在這就打起來也只會兩敗俱傷。
前面吳寬石教導侄子熙東,出海前不要樹敵、不然在船上被推下去,那段臺詞一定是伏筆!后面找到文物后必定會有為了獨占文物而互相背叛、把人推到海里的情節(jié)。
熙東、全黜還有千會長夫人的復雜情感關系,也是為后半段劇情沖突埋下的一顆未爆彈。
在任何的敘事中,盜掘者都是絕對的反派。以盜掘者為主角的犯罪故事,的確是適合展現人類貪欲的好題材。
現實中,新安打撈出來的文物至今仍有部分在民間非法流通,直到2019年都還有人因此被逮捕。
我始終認為比起單純地看劇,了解一些歷史上真實的事件后再來看,故事的厚度會變得不同,觀感也會更加豐富有趣!
在新劇《下流大盜》正式進入精彩主線劇情之前,不妨先看看這期《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老故事》(250102),體會一個故事以多樣視角展開的不同敘事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