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美國的人員占它全球員工總數的一半,但是生產的汽車只有總數的3成多,相比之下,中國工廠以不到20%的員工占比生產了超過50%的特斯拉汽車。
在上海工廠開工建設的同一年,特斯拉在內華達和弗里蒙特的工廠開啟了大規模的去機械化工作,之所以要拋棄自動化,不是因為馬斯克仁慈,想要雇傭更多的工人,而是美國的自動化還不如人工。
在弗里蒙特的組裝線末端,有一些機械手臂負責調整窗戶四周的小密封條,但是這些機械手臂總是做不好,馬斯克站在機械手臂旁邊看了很久,最后實在忍受不了,宣布要把工廠里的這種垃圾設備全部丟了。
在中國人看來,機械手臂運轉不好,只要調整機械手臂就好了,但是在美國看來,需要用人工取代機械手臂,因為沒有厲害的人能把機械手臂調試好,這一點很致命,美國每年畢業的理工科人才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一個碼農在美國大廠工作,收入會很高,因為大廠普遍是互聯網相關企業,能收割全球,但是在一個制造業企業就比較麻煩了,這在國內其實也一樣,同樣的碼農去阿里可能年薪50萬以上,但是在制造業企業就要減半,因為企業的類型不同就代表著利潤不同,利潤不同,給的工資當然就不同。
要想找到足夠經驗的理工科人才進入工廠,調試各種各樣的機器,這在美國已經辦不到了,他們要么引進中國設備,要么就用人工取代,就是不能用美國的機器取代,因為性價比更低。
除了疫情等特殊時期以外,美國這些年的失業率常年走低,不管經濟政策如何調整,不管是奧巴馬,特朗普,還是拜登,不管是減稅政策,還是清潔能源政策,或者是醫保政策之類的,都無法導致失業率飆升。
在失業率走低的同時,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走高。其實把這兩個數據聯系在一起看,就知道美國的生產力一直沒有進步,甚至出現倒退。
生產力低的具體體現就是生產效率低,生產損耗高,良率低,品質差,所有這些因素累計在一起就是成品的價格高。中國生產100個樣品需要10個員工,美國可能需要20個,這自然就降低了失業率。
生產力越低,成品價格越高,一分錢一分貨這個淺顯的道理只有在生產力相等的情況下才能成立,同樣的特斯拉汽車,中美價格不同,中國價格低反而質量好,美國價格貴反而質量差,這就是中美生產力差距造成的。
美聯儲最關注的兩個數據是通脹和失業率,通脹走高表示經濟過熱,失業率很低表示經濟很健康。如果失業率很低,那就應該加息,但是加息之后并沒有讓失業率走高,反而讓失業率走低,這就和經濟學相悖了。
最近20年美國失業率最低的時候是2023年1月的3.4%,而美國加息是從2022年3月開始的。不能說是加息導致了失業率的走低,但是有一種可能是加息導致了美國制造業更加沒有成本優勢,繼而讓美國進一步去工業化,很多工作崗位本來應該用機器替代的,最后不得不依靠人工。
202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已經是頂級工業國家中自動化率最低的國家,連墨西哥都不如,僅僅比英國高。
到了2024年,中國機器人的密度更是上升到每萬人470臺,超過德國的415和日本的410,僅次于韓國,美國掉到十名開外。
韓國日本和德國之所以自動化水平高,主要是他們的產業更容易自動化,比如汽車,半導體就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幾個行業。如果把所有行業綜合對比,中國的自動化程度比他們還高。
生產力和失業率,需要有一個平衡,當生產力很低的時候,一定會產生貿易逆差,生產力越低,貿易逆差越大,很多人說美國是消費國,不是美國自己愿意做消費國,而是它的生產力低,自己生產比不過進口,這也是特朗普要用關稅的辦法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的原因。
另一邊,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太快了,導致很多崗位要么被機器取代,要么被大數據優化。部委推行的以工代賑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說是倒退,這是失業率太高迫使部委做出的應急行動。
很多事情中國都走到了前面,比如數據要素對生產力的提升。
2023年成立了國家數據局,這是一個副部級單位,之所以要成立這樣一個部門,就是因為數據是五大生產要素之一,數據對于提升整個國家的生產力發揮了很大作用,這不僅僅體現在減少員工數量上。
有數據的加持,可以讓生產效率提高,損耗減少,社會資源更好分配,區域發展更加均衡,最終體現就是美國不管怎么發力,都無法做到和中國同一個生產水平,也就是關稅戰從根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能勝出的企業一定是特斯拉,相比于openAI,特斯拉可以通過汽車創造海量數據,一輛特斯拉汽車就是一個長得不像人的機器人,全世界700萬輛特斯拉在路上跑,就相當于700萬個變形金剛在幫它跑數據,這會幫助他跑贏對手。
但是一個馬斯克是不夠的,馬斯克對美國的作用,頂了天就只是左宗棠對清朝的作用,只是振奮士氣,挽救不了美國。不說多的,就一個TIKTOK的算法,包括meta,微軟,谷歌,特斯拉在內的所有美國軟件公司都搞不定,更別說Deepseek這種。軟件還是美國最強的領域,軟件都不行,其他領域更不行。
美國需要各行各業都出現能提高生產力的人,更需要在有這種思維的頂層設計者。
之前馬斯克說中國的發電量就好像是坐火箭一樣上升,而美國一直走平,特朗普對這個說法不滿意,他說美國后面的發電量也會急速拉升。發電量提升就可以提高自動化,繼而提高生產力,但是發電量哪里能通過簡單建造幾個發電廠就可以提升,特朗普對整個能源體系的龐大規模沒有概念,信口雌黃,而絕大多數美國人也沒有概念,所以會相信他。
傻子選民相信騙子政客,這就是美國的現狀,美國的教育有很大的問題,導致大部分美國人對一些基本常識性的科技都缺乏了解。
中美無法保持和平,歸根到底的原因就是生產力水平不同,如果不人為設置壁壘,中國制造業會把美國所有制造業全部殺死,除了一些地區性服務的制造業以外。
所以中美要達成的更廣泛的協議其實就是貿易壁壘協議,也是市場瓜分協議,美國說要中國開放市場,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中國市場早就開放了,美國還要我們開放什么,除了半導體以外,美國還有什么行業能在中國有競爭力?
其實美國人想要的是達成類似80年代和日本《半導體協議》類似的框架性方案,也就是規 定美國可以在中國占有多大的市場份額,全球市場如何分配,這是強制性的,非市場競爭的。 為了達成方案,所有事情都可以放在桌上談,包括烏克蘭,歐盟,東亞和中東。
這種方案我們肯定不會同意,現在是我們領先,終場哨一響我們就贏了,放棄勝利不要而同意美國提出的平局方案,這誰能接受。
也就是說現在中國制造業統一全球就好像秦始皇統一六國一樣不可阻擋,如果無法阻擋工業統一世界,那怎么組織中國資本統一世界呢?
前天公布的上半年貿易順差高達5860億美元,同比進一步暴增34.6%,這是在去年天量貿易順差的基礎上再度暴增。
中國工業體系成了一個功率巨大的抽水機,把全世界的資金源源不斷抽過來,對美國來說是雙重失血:
第一重失血是巨大的貿易逆差導致資金外流;中國獲取了美元之后存美元存款或者買美元債,美國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導致第二重失血。
我從你身上賺了100塊,你失去了100塊。我借給你100塊,你每年還要給我4.5%的利息。每年利滾利,這個漲算到最后,數字越來越龐大,最后只有破產一條路。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中國資本市場就和2003年的房地產市場一樣,才剛剛開始。因為工業統一世界以后必然會進行壟斷,隨后就是提價,利益再分配,全球資產價格再平衡,貨幣價值調整,股市市值再分配。
所以牛市其實是肯定的。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