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獲悉,海豐西餐社創始人朱松林之子朱錦炎先生于16日凌晨去世,享年91歲。其家人已定于本周六在杭州殯儀館舉辦追悼會。
作為一代杭州人西餐啟蒙的海豐西餐社,此前一直盛傳由廣東省海豐縣商人出資創建。2023年,海豐西餐社在西湖邊重開,再度被訛傳,年近90歲朱錦炎先生忍不住出面糾正了這段歷史,“海豐西餐社的前身,叫作海豐茶室,由我父親朱松林一手創辦,我們不是廣東人,是滴滴刮刮(正宗)的杭州人。”
在杭州的城市檔案中心也留存著一份民國時期的杭州市茶館申請書,館主/經理人欄名字填寫的正是“朱松林”,而茶館牌號為“海豐(豐)”,申請書的附件里,還有當時王潤興和大新昌兩家商號為其具結(擔保人)。
朱錦炎1934年出生在杭州,抗戰爆發后曾跟隨母親、姐姐、姐夫逃難至昆明。
抗戰勝利后,看見父親在報社登的尋人啟事后,又隨家人回到杭州。此時,其父朱松林已成功在杭州開出了海豐茶室,并有了名氣,出入的都是現在說的“白領”,“銀行職員、郵電職員……開飛機的航空員這些”。
朱錦炎回杭州后就一直住在海豐二樓,一直住到一九五幾年去上海讀書。據朱錦炎生前回憶:“1947年回到杭州,我插班進了大塔兒巷里的正則小學,讀了兩年。到1949年,我考進杭州惠蘭中學,就是杭二中的前身。之后讀到1953年,保送到了杭州土木工程學校學造房子,我媽聽朋友說,我學這個技術,今后是可以開營造廠,可以做老板的,想想也蠻好的就去讀了。而且這個學校讀書,一分錢不花,吃飯、看病、書本全包。讀了一年之后,這所學校和另一所學校合并成了直屬于中央的上海建材工業學校(后于1996年并入同濟大學),我就離開了杭州去了上海。”
朱錦炎也一直珍藏著自己的大學畢業證書,上書:“學生朱錦炎系浙江省杭州市人,現年二十歲,在本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三年級修業期滿,成績及格準予畢業,此證。”證書落款是建筑工程部上海建材工業學校校長。建筑,也是朱錦炎從事了大半輩子的職業。
2023年,89歲的朱錦炎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能一筆一畫地清晰手繪出他記憶中海豐,“門面朝東,墻面采用的是當年流行的奶油色拉毛水泥工藝,中間是凸出墻面的海豐茶室招牌,茶室后面其實還跟著兩個小字——‘松記’,‘松’就是我老爸名字中的一個字。門口有一面很大的玻璃,幾乎落地,客人坐在里面就能看到外面的街景。”
朱錦炎也見證了海豐的幾度易主和潮起潮落。
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進行重大改革,海豐茶室后來就變成了公私合營。1966年的改名潮中,海豐一度更名為光明甜品店,但1979年又改回了海豐這個名字,由杭州飲服公司管理。2023年12月29日,海豐西餐社在西湖重新開業時,朱錦炎還親手寫下賀詞,“敬祝海豐西餐社湖濱店隆重開業……海豐重新開業喚起了千萬粉絲的強烈回憶,司考、哈斗、香蕉船、淇淋果露、赤豆湯都曾是杭州人的青春回憶和愛情見證……得人心得天下,得杭州的消費者,海豐會走得更遠更好更興旺。我們衷心祝賀海豐走向城市發展的光明大道,一定會越辦越好。此禮。89老翁之賀。”
因為從小在海豐長大,朱錦炎90歲時,還常常自己做三明治、面包、羅宋湯來吃,也曾和記者感嘆,自己一點也不喜歡現在的西點,花里胡哨的,光包裝袋就價值不菲,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的,“我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是,沒有買過一次奢侈品。全都是普通品牌,現在還更經濟,淘寶、拼多多上買合適經濟實惠的東西,從不讓西方品牌賺一分錢。”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