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大概,總繞不開這座城以及城里的人。就如同賽艇蕩漾起的絲絲漣漪,如今世界知名的賽艇之城,因水而興的緣起恰是多年以前。
昨晚,做客“上觀碰碰頭·苒情尚體”直播間,中國賽艇協會原副主席、上海市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長李建新侃侃而談,獨家講述起上海賽艇這些年背后的故事。
李建新昨做客上觀直播間
賽艇人
賽艇人的堅韌,是凝聚在骨子里的特質,并不會隨著參與運動的多寡而變化。胡兵就是最好的例子。
與恩師李建新共同參與昨天下午舉行的賽艇世錦賽預熱活動,從賽場到T臺,胡兵可能是轉型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但李建新依然記得,當初胡兵投入自己麾下,在國家隊訓練的模樣。出生賽艇世家,初入國家隊,胡兵才17歲。然而,小歸小,訓練起來,卻是出了名的勤奮與刻苦。
有一次遇到大風浪,全隊組織實戰訓練,練習完之后,胡兵立即找到李建新,希望教練能為自己復盤。對比動作、討論差距,胡兵就這樣纏著李建新研究到半夜。不服輸,敢于贏,在李建新看來,這是這份特質讓胡兵跨界轉項之路,走得順遂成功,“轉型模特,他延續了練賽艇時的堅韌。”李建新還透露,時至今日,在青少年賽艇選手中,胡兵依然擁有極高知名度,“很多孩子都以他為榜樣?!?/p>
當年的胡兵和李建新
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李建新曾四次參與奧運。身份從運動員、教練員一路到了領隊。印象最深刻的,卻是4年前的東京奧運。“兩金兩銀兩銅!”延遲一年舉行,疫情影響下波折不斷的奧運,中國賽艇隊卻收獲了歷史最佳戰績。至今回想起來,李建新依然如數家珍。
印象最深刻的選手就是張靈、陳云霞,這對上海的賽艇姐妹花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創造歷史,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冠軍。走下領獎臺,女孩攤開的雙手,讓記者震驚動容:布滿了水泡和老繭的粗糙雙手,完全看不出是青春少女的模樣。李建新卻說,這是賽艇人值得驕傲的標志——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賽艇人的成功都離不開日復一日的艱辛訓練。而作為感知槳板細微差別的手部,手上的傷痕累累恰是成功的佐證。
李建新在上觀XR創作室直播間。有他最熟悉的水為背景
水之城
今年9月,2025世界賽艇錦標賽將在青浦開賽。這也是今年上海舉辦的級別最高賽事。很少有人知道,這已經遲到了整整四年,甚至可以說,遲到了幾十年——李建新透露,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上海就曾聯合中國賽艇協會,提出申辦。但最終,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意大利。祖國的昌盛,讓賽艇人的夢想終于在2017年圓滿。世錦賽申請成功,也標志著上海的賽艇運動,邁上新臺階。
上艇展現蘇州河美景
創辦于2021年,上海賽艇公開賽(上艇)讓上海體育多了一張閃亮名片。擔任賽事總監,從比賽路線規劃、組建裁判力量到邀請參賽隊伍,李建新都事無巨細地參與。蘇州河被譽為“天然的橋梁博物館”,上艇賽事中,4.2公里追逐賽項目的賽道從普濟路橋起點到乍浦路橋終點,總共穿過13座橋梁,加上緩沖區的長壽路橋和外白渡橋,更是有15座橋梁之多。隨著蘇州河一座座橋梁飛跨兩岸,蘇州河兩岸的大都會時代也隨之開啟。蘇州河的精彩在于跨越兩岸,兩岸的風景也成了通過賽事展現城市風貌的最佳載體。將“上艇”打造成一個國際品牌賽事,同“上馬”這樣的賽事一樣成為都市體育的“金名片”,正是城市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李建新最自豪的是,四年來,隨著上艇的辦賽規模不斷增加,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不斷擴大。每年上艇舉辦前后,他總會接到國內甚至海外要求報名的電話。而在海外社交媒體上,以上艇為背景的蘇河美景,也是人們傳播的熱門。
上艇已成為城市景觀展現窗口
如今,漫步在蘇州河畔,李建新越來越感覺,這座城市與水上運動那綿延不斷地羈絆越來越深。當百年風華匯集在同一時空時,感慨萬分的,有“65年夢圓”的賽艇人、有“終見水清天藍”的市民觀眾,更有用“一江一河”治理、用體育人文景觀來提升上海城市景觀含金量的城市管理者。
上艇的國際朋友圈很廣泛
而在水系豐沛的上海郊區,水上運動如今也已成為申城體育運動新時尚。在蘇河灣、張家浜、西岑河中,他見過皮劃艇愛好者人數不斷擴大;在美蘭湖、淀山湖中,他也見到槳板愛好者和帆船運動家同場暢游。他還曾建議,在崇明島的環島河里,舉辦皮劃艇馬拉松——68歲的他,為了摯愛的賽艇事業,始終興致勃勃。
在這座水之城中,賽艇人永遠年輕。
原標題:《亦可賽艇!水波蕩漾間,一座城與一群人書寫賽艇傳奇……》
欄目編輯:孫佳音 題圖來源:李銘珅 攝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李銘珅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厲苒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