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誰是大容量電芯的最優解?
與系統應用匹配才是核心所在。
?圖源|鹽圖庫
文|嚴凱
來源|儲能嚴究院
繼280Ah和314Ah之后,儲能電芯的“尺寸之爭”再度上演。
在這場鏖戰中,海辰儲能和寧德時代先后推出587Ah電芯,而“系統之王”陽光電源則推出684Ah電芯。更早之前,億緯鋰能亦曾發布628Ah大電芯。
電芯尺寸爭奪戰正在全面升級。誰才是第三代電芯的“最優解”是這場博弈的核心,亦將關乎儲能行業的未來格局。
但與前兩次“尺寸之爭”不同的是,儲能行業早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在1.0和2.0階段,儲能處于“賣方市場”,電芯制造商擁有強勢話語權;而在3.0階段,攻守易形,某個尺寸一統江湖的情況或難再現。
“頭部電芯廠在280電芯時代吃到了強配儲的特殊時代紅利,但行業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更多要看不同市場的應用情況,更應根據不同市場的應用情況,綜合考慮整站設計、儲能系統設計等。”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儲能的未來發展方向,或可參考新能源汽車和家電等行業。這些行業都是終端定義上游,而不是上游定義終端。“就像電池無法左右新能源汽車,壓縮機無法定義空調一樣。”也就是說,儲能電芯或終將回歸其制造配件屬性。
另一個現實情況是,136號文推動儲能全面入市,儲能資產運營面臨更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投資商將在LCOS(度電成本)、IRR(內部收益率)和NPV(凈現值)等關鍵指標上變得更加挑剔。
在儲能發展史上,2025年注定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三代電芯“尺寸之爭”最終將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01
硝煙再起
在陽光電源合肥儲能工廠的堆場上,成百上千臺印有“SUNGROW”logo的白色儲能柜靜靜的被放置在藍天白云下。
儲能生產車間內,倘若6條產線同時生產,平均7分鐘可出廠一臺5MWh儲能柜,關鍵工藝自動化率更是達到了100%。
6月5日,陽光電源在這座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工廠內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新品發布會,全球首發PowerTitan 3.0智儲平臺,包括Flex、Class、Plus三大版本,首臺真機于當天正式下線。
此次發布會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家儲能龍頭會采用何種尺寸的大電芯。當神秘面紗被揭開,「684Ah」這一數字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立刻在行業內引起巨震。
據了解,在能效方面,得益于疊片工藝電芯和全液冷碳化硅PCS的應用,PowerTitan 3.0電芯能效達到96.5%,PCS最大效率做到99.3%。
此外,陽光電源在684Ah電芯上應用了專用疊片工藝,使其循環壽命突破15000次,能量密度提升至440Wh/L以上。
在安全方面,該電芯首創熱電分離技術,重塑了排氣管道,定向排熱,搭配專利隔熱層,讓排氣不蔓延,發熱不傳導,熱失控不蔓延。
陽光電源此次發布的時代意義在于,在儲能電芯發展史上,這還是系統集成商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反向定義電芯,打破了過去「從電芯推導系統」的思維定式。
僅僅5天后,寧德時代于6月10日在上海舉辦「2025儲能587技術日」,并正式宣布量產交付下一代大容量儲能專用電芯——587Ah電芯。
寧德時代稱,這款電芯不僅是業內首款達到此規格的量產產品,更是該公司歷經三年精心研發與測試的結晶。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587Ah,另一家行業“新貴”海辰儲能更是早在今年4月10日就發布了∞Cell 587Ah儲能電池。
而據儲能與電力市場統計,除了587Ah和684Ah外,2025 SNEC展上還出現了628Ah、684Ah,588Ah、601Ah、688Ah、783Ah等不同容量的電芯。
面對如此之多的儲能電芯尺寸,「誰才是第三代電芯的“最優解”」已經成為整個行業最為關心的話題。
02
何為“最優解”?
在儲能電芯江湖中,2023年前,280Ah電芯占據了主導地位。之后,隨著產業不斷升級,300Ah+電芯在2024年之后成為主力,最終314Ah一統江湖。
隨著長時儲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電芯正在加速走到臺前。目前看來,600Ah+和500Ah+的第三代大容量儲能電芯之爭日趨白熱化。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第三代電芯應從儲能系統和場景應用角度出發綜合考慮,而不應只站在電芯角度出發。
在儲能系統中,電芯是充電寶,猶如儲存能量的水缸。
但除電芯之外,儲能系統還有儲能變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統(EMS)、電芯管理系統(BMS)等,若想高效、安全運行,需要系統性地對電壓、頻率、負荷等進行管理。
“就像水電站中的水庫,要確保整個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還需如大壩(控制系統)和發電機(轉換設備)等關鍵設備來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管理。”一位業內人士稱。
以新能源汽車進行類比,同樣需要明確電芯和系統之間的關系。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并非僅取決于電池,而是受到電控、電驅,以及智能駕駛系統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
對儲能而言,電站收益提升的核心在于通過系統級創新,全方位提升儲能電站的實際應用表現與市場收益,而非單一技術參數的提升,不需要過度的關注電芯的尺寸和容量。
值得欣慰的是,當前不論是電芯廠家,抑或是系統集成廠家,「電芯≠儲能系統」正在成為行業共識。
另一個共識是,136號文件出臺后,國內儲能市場的底層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從政策驅動轉向經濟性主導。儲能產品的核心價值已演變為助力電力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工具。
在此背景下,大容量電芯的競爭不再是“性能堆砌”,而是圍繞度電成本的系統化優化。因此,大容量電芯并不等同于盲目追求尺寸,與系統應用匹配才是核心所在。
“未來的競爭一定不是價格競爭,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價值的競爭。”陽光電源大型儲能產品線總經理李國宏如是說。
在儲能全面市場化的當下,大電芯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這是因為大容量電芯能顯著提升儲能系統體積能量密度,減少系統連接件等配套器件的使用數量,是實現系統產品降本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實際上,在大電芯工藝上,同樣存在爭論。例如,587Ah電芯延續卷繞技術,追求工藝與產線的兼容性;而684Ah電芯則是從系統集成角度出發,創新采用了疊片工藝。
“相比之下,卷繞工藝更加成熟,但也有它的技術瓶頸,無法適配600Ah+大電芯。而疊片工藝沒有容量局限,當前它是大電芯的最佳方案。”一位頭部電芯企業高管稱。
截至目前,包括欣旺達、中創新航、比亞迪、瑞浦蘭鈞、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海辰儲能等在內的20余家電芯企業已布局了疊片電芯生產。
事實上,疊片工藝在電芯領域已經成熟,疊片機生產效率已達0.125s/PCS,和卷繞生產效率持平,早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陽光電源剛剛推出的PowerTitan 3.0大型儲能系統采用的正是600Ah+疊片電芯,比500Ah卷繞電芯減少近30%連接點,電芯能效96.5%與卷繞持平。
而隨著龍頭企業相繼入局,以及技術進步,疊片電芯在技術迭代、成本控制、產能提升等方面不斷突破,前期設備投入導致的成本差距會逐步縮小。
據陽光電源介紹,PT3.0通過電芯革新、AI仿生熱平衡2.0技術等,能讓輔助功耗能夠再降20%,最終實現系統綜合RTE突破至93.5%。
總的來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選用電芯不能盲目求大,與系統應用層面“剛剛好”才是“最優選”。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