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如期而至,氣溫不斷攀升,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季節里,一場獨特的“尋寶”熱潮也在悄然興起。
據7月17日報道,來自河南的一位捕蟲高手,僅用一個夜晚就能捕捉七八百只知了猴,輕松實現單晚收入破萬,某些情況下售價甚至高達445元每斤。這種在北方廣泛分布的昆蟲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夏夜“淘金熱”
當夜色降臨,城市綠道與鄉野林地之間便活躍起一支支搜尋隊伍。在浙江余杭的山林深處,傍晚七點過后,便可見許多人彎著腰穿行其中,目光專注地掃描著樹干與低矮灌木。
本地網友曬出了自己的夜間戰果,短短幾個小時便能將三只普通的礦泉水瓶裝滿;更有經驗豐富的捕手,從晚上八點勞作到凌晨時分,一晚收獲300只以上已是常態,訂單絡繹不絕。
這份狂熱源于其背后可觀的經濟價值。根據2023年市場行情,野生知了猴收購價可達260元一斤,手腳麻利者一晚獲取五斤并不罕見。
價格走勢也持續上升,2023年的單價已由前一年的1元/只躍升至最高達2元/只。這意味著技術嫻熟且運氣上佳的人確實有機會實現單晚捕捉700只、創收千元。
而在今年,河南平頂山汝州一位長期從事此業的男子甚至實現了單晚收益破萬的傳奇。
與此同時,浙江余杭經營面館的小陳則抓住商機,轉型為固定采購商,每天晚上八點準時到場,把新鮮捕獲的知了猴制作成店內的招牌菜——特色知了面。
山東青島平度批發市場商戶于七月提供的報價顯示,知了猴單價已漲至105元一斤,相較二十多年前十七八元的價格,漲幅驚人。
看似簡單的林間夜捕實則是項講究技巧和時機把握的工作。最佳捕捉時刻是知了猴剛剛出土爬上樹干完成蛻變的那個瞬間。
此時蟲體最為鮮嫩,但時間窗口極短,一兩個小時后翅膀硬化便會飛走,只剩空殼。能否有所斬獲完全取決于眼力、手法以及對時機的精準判斷。隨著捕捉規模不斷擴大,野生資源面臨巨大壓力,生態平衡問題日益凸顯。
身價倍增
知了猴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傳統中醫藥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美食愛好者來說,剛蛻殼、通體金黃的知了猴無疑是頂級食材。
在以美食著稱的山東省,油炸知了猴、干煸知了猴及知了碎炒雞蛋都是夏季備受歡迎的地方特色菜肴。
民間流傳著“一只知了猴抵得上三個雞蛋”的說法,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它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價值的認可。其獨特風味與口感更讓它在小龍蝦盛行的宵夜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由于野生資源逐漸稀缺,市場價格隨之飆升。今年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新貨批發價穩定在1-1.5元/只區間,大型電商平臺銷量輕松突破數萬單,市場需求之旺盛由此可見。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蟬羽化后的產物——蟬蛻的價值。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100克蟬蛻普遍售價超過80元,換算下來每斤價格竟高達驚人的445元!
這高昂價格背后承載的是悠久的藥用歷史。作為一味經典中藥材,蟬蛻具有疏散風熱、清咽開音、透疹止痙等多種功效。
隨著野生蟬數量減少,蟬蛻采集量下降導致市價一路上揚,完成了從自然廢棄物向珍貴藥材的華麗轉變,其價值甚至超過了本體。
不過,這份大自然饋贈并非適合所有人享用。作為一種高蛋白異體蛋白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同時,高蛋白特性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所含嘌呤成分不利于痛風患者,潛在微量毒素也可能對肝功能不佳者構成風險。
面對如此誘人的美味還需理性看待其營養價值與潛在健康隱患。當市場需求持續高漲之時,單純依靠野外采集顯然難以持久,新型產業模式應運而生。
然而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的忠告仍縈繞耳邊:嘹亮的蟬鳴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城市記憶與自然旋律,過度捕捉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應當堅持非必要不采集的原則。
養殖點亮致富新路
為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并保護野生資源,人工養殖金蟬產業迅速崛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路徑,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王培兵精心打理著占地60畝的柳樹林下金蟬養殖基地,并于2025年迎來了首次豐收季。
高峰期時,一夜之間便可收獲上萬只金蟬,盡管高產期僅維持一周左右,但經濟效益已經相當可觀。
安徽太和縣稅鎮鎮鄒橋村的做法更為系統且成效顯著。村黨委書記范彩俠高興地介紹道,該村充分利用豐富林地資源。
于2024年5月引入帶有金蟬卵的枝條,并創新性地采用林下噴灌系統,將蟬卵精確均勻地輸送到土壤之中。
2025年盛夏時節,百余畝基地迎來大豐收,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價1.1元一只,五天內的貨物都被提前預定完畢!村民徐起每晚參與三小時左右的捕捉工作,既能重溫童年樂趣又能額外增收幾十元,心情十分愉悅。
鄒橋村模式的核心在于構建了一個立體生態循環體系。柳樹根系為金蟬幼蟲提供棲息環境和營養來源;金蟬活動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并提升肥力。
地面散養的土雞和大白鵝啄食雜草及害蟲有效控制了蟲害和雜草生長;禽類排泄物自然回歸土地成為柳樹生長所需的優質有機肥料。
這種地下培育金蟬、地上飼養家禽、樹上產出木材的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了林地潛力,大幅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
今年該基地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展了40多畝,并配套建設了專業清洗車間和冷藏庫房,注冊了專屬商標,設計了品牌包裝,朝著規范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穩步邁進。
夏夜捕捉知了猴的熱情以及蟬蛻高達445元一斤的昂貴價格,一晚數百只的捕獲量,十日內有望實現萬元收益等生動場景,無不彰顯出小小金蟬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
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享受,支撐部分中藥方劑配伍,還給眾多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機會。金蟬人工養殖產業蓬勃發展,為協調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提供了充滿希望的答案。
確保市場供應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這生動證明了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完全可以走向科學規劃、有序管理、生態友好的方向。
主要信源
445元一斤!杭州有人一晚抓700只,這里隨處可見!10天能賺上萬塊?——2023-07-17 17:41·環球網太和一基地金蟬銷售火爆:“金疙瘩”還未鉆出土,已被預訂完了——大皖新聞2025-07-15男子回應抓知了猴一晚收入可過萬——都是頻道采訪有人捕捉“知了猴”賣錢?專家:有藥用價值,但不要過量捕捉——北青網2025-07-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