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年四月,日本以朝鮮拒絕“借道攻明”為由大舉入侵。三個月不到朝鮮三都淪陷,國王李昖也逃至鴨綠江邊的義州并不斷派遣使臣向“父母之邦”大明求援。
為讓明廷迅速發兵,朝鮮方面除了各種哭求賣慘,還在軍情上大肆忽悠明廷,主要為虛報日軍兵力和吹噓朝鮮的糧餉供應能力。率五千人先期入朝的祖承訓,就栽在這上面。
平壤慘敗后,祖承訓在請罪奏疏里自辯的理由主要有兩條:其一,朝方謊報平壤只有倭寇一千,實有上萬精銳。其二,朝鮮方面無法保障糧草供給,他和明軍入朝后基本就在餓肚子。
祖承訓的慘敗,迫使明廷擺開了大架勢。命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往保、薊、遼東等處,經略備倭事宜”(宋是明朝首任經略)。并任命剛平定哱拜之亂的李如松為平倭提督,率四萬明軍入朝征剿日軍。
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當年八月宋應昌上任后,在遼陽調集軍隊的同時,也向義州發運了可供四萬明軍食用一年的口糧。除此之外,宋應昌還要求朝鮮方面另行準備可供五萬軍隊和兩萬馬匹使用兩月的糧草,以及運輸所需的人力、載具等。
對于明朝的要求,朝鮮王毫無異議并拍著胸脯保證,只要天兵盡快入朝,三個月的糧草都沒問題。
朝鮮王促我進兵 … 應昌謂其使者曰:我師如風雨,朝濟江而夕破賊必矣。顧師行糧從,江以西則我給餉,江以東則爾給餉。餉必給五萬人,必支三月,國王許諾。
《兩朝平攘錄》
但明朝大軍入朝后不久,就發現朝鮮方面完全是在忽悠。不僅看不見承諾的糧草,也提供不了一支有效的運輸隊伍,導致深入朝鮮的明軍也難以調用義州的儲備。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平倭提督李如松奏報,“官兵遠征外國,過江之后,行糧折銀俱無,朝鮮糧草不敷,士皆饑色,眾口嗷嗷。”
就事論事,由于戰爭之初朝軍的迅速敗退,導致王庭大量喪失國土和基層組織,其本就孱弱的糧食倉儲運輸體系也隨之被破壞殆盡,根本就無力保障明朝大軍的需求。如果朝方主動說明,明廷即便不高興,也不會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但問題在于,雙方的目的不同。
朝鮮王庭著眼于,迅速擊退日軍并恢復其對半島的統治,因此王庭就希望明朝能盡快派遣大軍入朝。明朝方面則著眼于,消除日本對自己的威脅。這不僅意味著不一定要將日軍逐出朝鮮,也意味著可先行準備,再觀望接洽一段時間再做最終決定。
因擔心明朝和日本達成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交易,朝鮮王庭才故意欺騙明廷,以求明軍和日本盡快進入交戰狀態。但朝鮮王庭的刻意欺瞞,讓明廷(尤其是明軍)吃了悶虧,這自然會激起了明朝官軍的強烈不滿并導致雙方關系迅速惡化。
所以援朝之役正式開打后,明軍視朝鮮王庭,與其說是盟友不如說是仇敵。明朝官員不僅動輒呵斥、辱罵朝鮮官員,甚至不知會朝鮮王庭就自行處罰朝鮮官員。
比如,宋應昌以不盡職為由,直接派兵鎖拿了湖、嶺兩地的管糧趙信道和任發英。連王庭重臣海平府院君尹根壽,也向朝鮮王抱怨過差點被明朝官員棍打,“以糧餉缺乏之故,移怒欲棍打臣”。
除此之外由于怨氣,明朝將官們對朝鮮的不信任和誤解也進一步加深,總覺得朝鮮不是沒糧食,是想白嫖大明的糧餉。因此明軍不僅不愿意拿出糧草來資助友軍作戰,甚至不允許朝鮮官員到自己的控制區征收糧食。
天將疑我隱匿糧餉之意予已知之。非但糧餉,如馬匹及其他事類,皆如此 … 曾見高皇帝圣旨,高麗習性狡詐,唐人之疑我,有由來矣。
《宣祖實錄》
心里清楚原委的朝鮮王李昖,面對官員的抱怨,也只能甩鍋大明一貫猜忌自己這個藩屬了。
萬歷二十五年,援朝之役再次開打時(中間議和三年),朝鮮王庭已收復大半國土。相應的糧食供應能力也較剛開打時大幅提升,但朝鮮與明廷在糧草方面的矛盾并未減少。
原因還是和上次一樣,雙方的目的不同。
明廷希望朝鮮多出錢糧,減少自己的軍費壓力,畢竟是在幫朝鮮打仗。朝鮮也同樣想減少支出,把錢糧攢起來。因為打完仗后的重建,需要大把錢糧呀。所以朝鮮王庭劃了條線,盡量只保障自家軍隊。
上曰:“今早谷已登,軍糧似可繼矣?!倍穳墼唬骸拔臆妱t當以早谷供之,天兵則不可以此供之?!睉唬骸败娂Z多運于順安,而我國食之殆盡云。”
《宣祖實錄》
明廷這邊也不傻,比如提督麻貴就要求經略楊鎬問責朝鮮,“朝鮮藏匿米豆器具是何主意?還著督撫申諭飭勵,以便行事”。朝鮮王庭則矢口否認,解釋無法按要求解送糧餉,只因國小窮頓拿不出來,而地方官員又好面子不好意思說出實情,所以才讓天將誤解。
這解釋讓已不怎么愿意直接出面處理國政的明神宗都坐不住了,他下旨訓誡朝鮮,“朝鮮連年疲敝之后不能自振,以致上下相欺,隱留糧物而全無舉察,情有可矜,非盡險詐,朕亦推誠不疑。但此等愚計豈是整頓亂邦之道?”
朝鮮王庭上下雖然不敢反駁神宗,但均不承認有私藏行為,也繼續著“無力”供應明軍。這就讓雙方的關系繼續惡化,明朝方面也與上次一樣,針對性的報復朝方。
比如明軍將領會克扣、停發歸其指揮的朝鮮軍士糧餉。也故意不資助友軍,“專為饋餉天兵,不為接我軍。我軍非但饑疲不能赴戰,將有餓死道路之患”。
甚至還有你不主動給我,我不能自己拿么?朝鮮戶曹陳述就向楊鎬控訴過明軍搶糧,“京外各站放糧之時,唐人等亂打官員下人、任意取去 ……”
明朝將官們覺得朝鮮在故意私藏,所以愈發的強逼朝鮮方面供應糧餉,朝鮮官員則覺得被壓榨而更不愿意向明軍供應糧餉 …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僅加深了相互間的敵視,還讓雙方在糧餉上的合作更為低效。
這種低效,還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對付實力并不強大的日本,兩國卻耗費七年之久,糧餉供應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