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日軍板垣征四郎帶著“鋼軍”第五師團,從青島殺氣騰騰地撲向山東臨沂。這支部隊戰功赫赫,裝備精良,號稱“不可戰勝”。
可等他們真殺進沂河邊時,才發現迎面不是中央嫡系,不是德械精英,而是龐炳勛和張自忠拼湊出來的“雜牌軍”。人沒幾個,槍也不多,部隊番號七零八落,補給幾乎斷線。
可就是這支臨時部隊,硬生生把“鋼軍”擋在了城外。臨沂沒丟,“鋼軍”先傷了筋骨。這場戰役,不光打碎了板垣的威風,也徹底扭轉了東線態勢。怎么做到的?咱今天說個明白。
板垣師團刀快槍狠,撲進來的卻不是戰場,是“血窩”
1938年3月2日,板垣征四郎命令坂本支隊自青島西進,目標直指臨沂老城。沿線路窄地滑,行軍并不快。兩萬兵力搭配偽軍劉桂堂部,調動順暢,意圖明確:配合磯谷廉介從西線攻打臺兒莊,完成雙線合圍。
臨沂是魯南重鎮,北依蒙山,東控沂水,西距徐州僅百余里。按第五戰區李宗仁當時的判斷,若臨沂失守,日軍便可南北呼應,整個徐州防線將如豆腐斷堤。
前線并無主力部隊,負責防務的,是龐炳勛率領的第三軍團,實戰編制僅轄一個軍一個師,共1.3萬人。兵力、火力、裝備全面落后。軍團下屬的第40軍,只有一個39師和補充團,五個團的兵力,正面對抗板垣主力。
板垣此人,出身陸大,歷任關東軍參謀、參戰支隊司令,麾下第五師團被稱為“鋼軍”。他在華北多地屠城燒村,作風兇悍,兵力強盛。
他習慣碾壓。此次直撲臨沂,部署密集,火炮集中。坂本支隊在攻城前已完成三輪試探,推測臨沂守軍“組織混亂,防御疏松”,計劃三日奪城。戰術為強攻中路,后調偽軍清掃殘敵,最后合圍西撤路線。
第一波沖鋒從3月3日清晨六時開始,敵炮火轟鳴,逼近沂河北岸。龐炳勛派出的兩個團在沂河東岸苦戰十小時,陣地只退一線,但當日即傷亡超三成,彈藥接近見底。
戰況急迫,他向李宗仁緊急電告,表示“兵力難支,若無援軍,即將全軍覆沒”。李宗仁回電:“張自忠可赴。”
此時的臨沂,守城軍力與日軍相比,差距不止一倍。更棘手的是,臨沂是四面環敵、交通不暢的小城,無法快速運補。唯一通道為嶧縣西北90公里山路,全為泥地。
援軍只能晝夜急行,繞道西北,艱難插入臨沂。張自忠接電后不再請示,立刻率第59軍由嶧縣抱犢崮出發。
天未亮,雪未融,臨沂城墻上硝煙未散,張自忠軍隊的背刀兵已開始翻越西郊坡道。
大刀隊急行軍進城,臨沂外八里墳地開出一片紅綢
1938年3月11日傍晚,第59軍的38師先遣部抵達臨沂。當天夜里,陣地槍聲仍未停,但后續部隊冒雪急行,第二天下午全軍主力集結完畢。
軍服為灰布,棉衣破損,紅綢扎刀柄,一晝夜急行軍九十公里,全軍無一掉隊。
進駐當夜,張自忠與龐炳勛會面,明確分工。第59軍主打敵軍側翼,第3軍團堅守城墻及東南要道。
當時的龐部已有三個團戰力全失,彈藥補給中斷,軍醫傷亡近半,戰馬已被屠宰用于野炊。沂河北岸,敵炮集中壓制,己方火力多為輕機槍與步槍,平均每團僅有十余挺機槍。
張自忠部署中選擇主動突擊,計劃三日內以兩個師對日軍右翼實施連續穿插包圍。行動開始于3月12日晚十時,第132師以兩個營突襲東南村落,切斷日軍補給。
此戰術被稱為“夜刀襲營”,屬臨時創造。因重火力稀缺,只能靠白刃短突拉近距離,以人肉力量拼刀鋒穿插。
突擊過程中,大刀兵平均人距僅1.5米,所有紅綢綬帶用于識別己方,三百步之內無開槍機會,進攻方式為哨子三響后直接奔襲。
當夜成功斬斷坂本支隊東南口袋運輸線,日軍三個中隊陷入孤立。至3月13日上午八時,臨沂西南形成合圍態勢,板垣被迫下令后撤一線,改以重炮掩護清理外圍。
沂河兩岸三日之間,焦土二十里,火光連續五晝夜未熄。戰地醫院缺繃帶,許多輕傷兵自行脫下裹腿包扎,軍官平均換馬三匹,大批騾馬被抬上戰車前送。
李宗仁事后回憶,此一戰,若59軍晚到一日,整個東線將全面崩潰。臺兒莊前線壓力將翻倍,徐州戰略部署需整體重排。
3月14日晚,敵人再次以重炮清洗正面戰線,卻未能突破西北側防線。至3月15日拂曉,第五師團開始從南線撤退,坂本支隊東側殘部向費縣轉移。
至此,臨沂戰役結束。
勝利后沒慶功,兵全散了,城墻下只剩骨頭和刀鞘
臨沂保衛戰雖勝,實則代價極重。
龐炳勛部開戰前轄1.3萬人,戰后核查傷亡達70%,失蹤近千。張自忠第59軍全軍傷亡亦超50%,其中第132師主力營被減員至兩連。
第38師先遣部在“夜刀戰”中死亡173人,負傷302人。但臨沂得保,日軍被迫從兩面合擊改為單線推進。
根據戰后第五戰區通電:臨沂戰役共打死打傷日軍約6000人,有效阻止坂本支隊與磯谷師團合圍臺兒莊的計劃。整整推遲了敵人進攻節奏十天,臺兒莊殲敵基礎得以建立。
龐炳勛此役被評價為“守將有決死之心”,張自忠則徹底洗刷北平戰敗恥名。
這場戰役打完,沒有閱兵。沒有彩旗。戰后第59軍撤離時,將陣亡將士集中埋于西郊三處黃土丘,未建碑,無標識。
板垣征四郎雖未就此倒臺,但第五師團自此再未正面突破中國軍隊設防城市。日軍內部報告稱:“臨沂戰役中,我軍遭遇對手頑強抵抗,守軍陣型變化極快,補給通道屢遭破壞,影響作戰節奏。”
臨沂這仗,是硬仗。仗雖然勝了,但沒有一個人能說輕松。勝利換來的是時間,不是結局。可正是這場勝利,讓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戰役里,終于第一次主動圍殲日軍一個師團。
“鋼軍”是日軍精銳,“雜牌”卻是拼命部隊。臨沂的勝,不是因為正規軍,而是因為拼得起命的人多。
參考資料:
臨沂戰役.百科
龐炳勛.百科
張自忠:最后有一命 亦不能茍存.大眾日報.2018-03-29
老電影中的反法西斯戰爭②丨《血戰臺兒莊》:無墻不飲彈,無土不沃血.大眾日報.2025-07-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