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1946年成立于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同年加入BAA(NBA的前身)。凱爾特人與勇士、尼克斯是首屆NBA11強中僅有的至今仍存在的三支球隊。
歐洲的親兄弟
“凱爾特人”是歐洲最具代表性的種族之一,如果你對他們不太熟悉,總聽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吧?“凱爾特人”就是與他們平行并稱的一大種族。凱爾特人古代活躍于中歐、西歐,如今主要分布在不列顛群島和法國布列塔尼。
自由、好戰、不屈,是凱爾特人的標簽。美國黑幫片中但凡提到“愛爾蘭人”,經常以鐵血、強硬、好戰的形象出現,而“愛爾蘭人”,幾乎都是凱爾特人。甚至有部電影就叫《愛爾蘭人》,看看它的封面,這些人是什么角色就不用多說了吧。
關注足球的球迷應該知道,在遙遠的大西洋東部的大不列顛島北部,一座叫格拉斯哥的城市中,也有一支叫作凱爾特人的足球隊(CelticFC)。沒錯,兩者隊名中的“凱爾特人”是一個意思。
波士頓地區有大量的愛爾蘭后裔,他們多是凱爾特人。的據說球隊成立之初選擇隊名的時候,蘇格蘭后裔老板WalterBrown力排眾議選擇了具有濃烈愛爾蘭色彩的“凱爾特人”作為球隊名字,即是向當地的愛爾蘭移民致敬。
關于隊名還有兩種說法。一是紐約一支活躍于1914~1939年間的巡回籃球隊,叫作“凱爾特人”,選擇這個名字是向他們致敬;二是球隊最初的隊名叫作“原始凱爾特人”(Original Celtics,不知道翻譯成“純粹的凱爾特人”是否更準確,可見老板自視甚高),后來才改成“凱爾特人”。
神秘的三葉草
在介紹凱爾特人隊徽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他們歷代版本都無處不在的三葉草元素。
三葉草(Shamrock)是愛爾蘭隨處可見的一種植物,它不僅是愛爾蘭的國家標志,自古以來也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被凱爾特人視為一種象征希望與幸運的符號。愛爾蘭足球超級聯賽有一支球隊叫作沙姆洛克流浪者(Shamrock Rovers F.C.),看看它的隊名和隊徽,不難看出三葉草的圖騰地位。
沙姆洛克流浪者隊徽
相傳最早賦予三葉草寓意的是愛爾蘭守護神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愛超有一支球隊也叫圣帕特里克,這不是巧合),他為了更好地在愛爾蘭地區傳播基督教而用三葉草來解釋神圣三位一體的概念,因此最開始三葉草又被認為是神的化身。
圣帕特里克
爭議的隊徽演變史
此前關于其他球隊的隊徽,其圖樣、起止年份,我都盡量從不同渠道去相互佐證,均無差異,個人認為基本可信。但關于凱爾特人的隊徽,不同來源的資料卻“各執一詞”。由于無法從更多權威渠道去佐證,因此本篇的有關數據存疑,也歡迎讀者們指正。為避免影響閱讀體驗,我先按照以往其他球隊的模式,先介紹一組我認為可靠性更高的隊徽,最后再說明另一組資料及其差異所在。
1946-47~1949-50
第一版隊徽采用NBA球隊中很少見的豎立版橢圓形,深綠底色,紅色邊框。隊名“CELTICS”半包圍著一顆三葉草,以白底紅色輪廓的形式分布在橢圓形中央。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46-47~1949-50
如果你涉獵廣泛,一定對神似三葉草的四葉草有印象。傳說中,四葉草是三葉草的基因突變體,出現的概率僅有萬分之一。四葉草因其稀有性而被賦予額外的幸運的寓意,找到四葉草也就會帶來額外的好運。所以,那支足球隊已經尋找到他們的四葉草而將擁有更多的幸運?
1950-51~1959-60
別看凱爾特人如今是總冠軍最多的球隊,在建隊之初他們也經歷過低迷和彷徨。前四個賽季,居然沒有一個賽季勝率過半,四年總勝率不足38%。也許是這個原因,也可能只是因為第一版隊徽過于簡單,1950年,球隊logo迎來大翻新。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50-51~1959-60
一個頭戴三角帽(有說法稱這是皇冠),身著綠色背心,腳穿大頭皮鞋,口叼煙斗,左手緊握曲棍,態似跳躍又似半蹲,樣貌滑稽的小丑(官方說法是矮精靈/魔法精靈,Leprechaun),成為第二版隊徽的主角。上一版的主角三葉草,化身為點綴物分散在矮精靈的背心上。隊名“CELTICS”不見了,三角帽上的“NBA”是僅有的文字信息。
雖然矮精靈從此成為凱爾特人隊徽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但就這版隊徽而言,除了帽子上的“NBA”,其他元素跟籃球有任何關系嗎?
1960-611967-68
新一版隊徽沿著上一版的輪廓,增加了橙色背景,其他元素未作改變。在橙色背景之下,整個小丑顯得顏色更鮮艷。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60-61~1967-68
和上一版一樣,這個隊徽的失敗之處是不知道它與籃球有什么關系,另外這種描輪廓的方式,也是(丑到)絕無僅有。但如果它的起止年份正確的話,卻是NBA史上最輝煌的一版隊徽:八年中凱爾特人7進總決賽7次總冠軍,包括了NBA絕無僅有的八連冠中的后六連冠。
1968-69~1975-76
1968年,隊徽迎來第三次修改。小丑換了一身著裝:背心換成白色底,還打了領結;褲子換成綠色,皮鞋改成黑色,帽子也變成了……綠色。前兩版中的黑色棍子變成白色手杖,右手這次不再閑著,而是旋轉著一個籃球。象征性的三葉草依然存在,大量分布在背心、領結、帽子上。
最大的變化是去掉了人形輪廓,改成籃球背景,不但形狀酷似,顏色也無比接近。隊名“BOSTON CELTICS”不對稱地環繞在小丑左右側。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68-69~1975-76
這版隊徽奠定了后續隊徽的基礎框架,最值得肯定的是小丑終于不再半蹲著,表情也由滑稽變為自信。小丑好感度提升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變胖了。身上散發出的自信優雅和親近感,顯得渾然天成而非刻意營造。缺點則是小丑旋轉著的籃球,與作為背景的大籃球,未免有重復之嫌。
1976-77~1995-96
1976年,凱爾特人奪得三年內的第二座總冠軍,被認為是徹底結束“后拉塞爾時代”低谷的重要轉折年份,因此隊徽再一次迎來修改。
相比于上一版,最大的改變是紅褐色的籃球背景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綠色元素強勢回歸,體現在上一版的“BOSTON CELTICS”環繞圈,被一個綠色圓環覆蓋,立在小丑身后。小丑全身衣著變成白色,三葉草全部變成綠色。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76-77~1995-96
視覺效果上,綠白搭配顯得簡潔統一,比上一版清新了許多。個人認為,它是凱爾特人最經典的一版隊徽。
1996-97至今
上一版隊徽使用了20年之后的1996年,據說是為了滿足90年代設計潮流對擬真感的追求,也因為隨著電視轉播和周邊商品印刷技術的發展,舊版隊徽在細節表現力上略有不足,還有可能是因為進入90年代,球隊成績逐漸滑落,不復80年代之勇,隊徽再一次迎來修改。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徽:1996-97至今
新版隊徽增加了多種配色。小丑有了膚色,成了“有色人種”;他左右手上的籃球和手杖也有了專屬的褐色;小丑的褲子和鞋子都變成黑色;背心、領結和帽子下半部分則變成了棕色,帽子上半部分變為黑色。
圓環的綠色被加深了,內外圈也都增加了黑色輪廓。
如果只是單純比較獨立的隊徽圖片,個人覺得最新版隊徽有著墨過重之嫌,不如上一版清新簡潔。但既然官方認為更有利于電視轉播和商品印刷,姑且保留意見吧。
隊徽演變的另一種版本
在另一種隊徽演變的版本中,也同樣有6代隊徽。兩個版本除了第三代,其他各代隊徽完全相同,但在使用的起止年份上存在差異。
先來看看這個另一個版本的第三代隊徽。
它僅僅使用了兩個賽季:1964-65~1965-66。該隊徽的C位是一個紅褐色的籃球,但它的長相實在不像個籃球。籃球的一側有一個綠色三葉草圖案,三葉草每一張葉子上白色的葉脈纖毫畢現。籃球左側連接著“BOSTON”的字母“N”,右側嵌入手寫連寫體的“Celtics”第一個大寫“C”中。
之所以將這個隊徽歸入不太可靠的版本中,除了搜索到的頻率較低,其設計風格在NBA中極其罕見也是主要原因。
這個樣貌迥異的隊徽,由于其宣稱的使用年份與另一個第三代隊徽的年份并不重合,導致了包含它在內的前后四代隊徽的年份與另一版本均有不同,具體見下圖,這里就不贅述了。
說回“凱爾特人”的本源。本文用了較大篇幅,介紹了球隊以外的信息,比如種族、圖騰、足球、電影等等,因為提到“凱爾特人”這個名字很難不聯想到它們。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波士頓的這支籃球隊,其球場表現匹配得上他們的隊名和隊徽上那些具有各種象征意義的符號,這也是這支球隊成功的原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