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翻朋友圈時突然想起某個人,點開他的頭像,卻只看到一條冷冷的橫線。不是紅色感嘆號的拒絕,也不是正常的動態流,就那么一條線,像隔著層磨砂玻璃 —— 你知道他還在好友列表里喘氣,卻摸不清他此刻在想什么。
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比被拉黑還讓人抓心。刪了吧,顯得自己太小氣;留著吧,又像揣著根魚刺。其實仔細想想,那些屏蔽你卻不刪你的人,心里多半打著這些小算盤。
最常見的心態,可能是 “想保持距離,但沒必要撕破臉”。就像中學畢業后的同桌,當年一起在課桌上畫三八線,如今各自結婚生子。他不想讓你看見他曬娃的日常,也不想被你朋友圈的加班動態勾起職場焦慮,但同學聚會說不定還能湊一桌。這種屏蔽更像給關系降了個溫,從 “隨時能聊” 調成 “有事再說”。過年時發句 “新年快樂”,對方大概率還會回個笑臉,只是彼此都清楚,那道看不見的墻,誰也不會主動拆。
還有些人是怕 “被評價”。我表姐就干過這事,她屏蔽了所有親戚,卻特意告訴我:“不是不待見他們,是每次發減肥餐,三姑六婆就評論‘女孩子不用這么瘦’;發加班照,二舅就說‘女孩子別太拼’。我不想聽這些,又不能懟回去,只能讓他們眼不見為凈。” 他們不是討厭你,只是怕你的關心變成無形的壓力,索性關上窗戶圖個清靜。
更微妙的是那些 “騎驢找馬” 的關系。前同事小周跟我吐槽,她前男友一直沒刪她,卻早早屏蔽了朋友圈。“他大概是怕我看見他新女友吧,又舍不得徹底斷聯,萬一跟新歡黃了呢?” 這種屏蔽像留了個備胎通道,既不想讓你窺見他的新生活,又舍不得徹底掐斷過往的念想。就像冬天揣著暖手寶,明明不用了,卻總覺得留著說不定哪天還能派上用場。
也有純粹怕麻煩的。我媽至今屏蔽著她單位領導,“不是有矛盾,就是怕發個旅游照被說‘不務正業’,曬個娃又顯得太張揚。” 成年人的社交里,太多 “不得不加” 的好友:客戶、鄰居、孩子同學的家長。這些關系遠沒到推心置腹的地步,卻又需要維持表面和平。屏蔽朋友圈,不過是給彼此留個安全區,你不用假裝關心我的日常,我也不必費勁經營人設。
最扎心的可能是 “關系降級”。曾經天天聊天的朋友,慢慢變成點贊之交,最后連朋友圈都懶得對你開放。不是有恩怨,只是感情淡了,就像過期的牛奶,沒壞到要扔垃圾桶的地步,卻也實在喝不下去了。他留著你的好友位,或許是念舊,或許是懶得清理,但屏蔽的動作已經說明:你不再是他想分享生活的人。
其實啊,朋友圈這點事,說到底就是成年人的社交暗號。刪好友是絕交,屏蔽是 “保持距離但別消失”。有人用它劃清邊界,有人用它藏起心事,有人只是單純覺得 “我的生活跟你沒關系了”。
你呢?有沒有在朋友圈里撞見過那道隱形的墻?當時你是悄悄退出,還是忍不住去問個究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