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華為三折疊屏手機正式入網認證。
而最關鍵的細節是:認證信息中赫然標注著“5G NR SA/NSA雙模網絡支持”。
這是自麒麟芯片受限后,華為手機首次在官方認證中“光明正大”恢復5G標識。
清晰地記得,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還是Mate 40系列發布前夕。
過去四年華為用戶最熟悉的操作可能是:花旗艦機的價格買4G手機,再默默安慰自己“5G應用還沒成熟”。但業內人士都清楚,限制華為5G的并非技術,而是一道由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射頻元件構成的“銅墻鐵壁”。
此次入網信息中特別提到的“5G eMBB增強移動寬帶技術”意味著關鍵突破,它需要射頻前端在毫米波頻段實現更高吞吐量,而華為顯然重構了這套系統。
根據3GPP標準,eMBB技術理論上可實現下行20Gbps的峰值速率(當前5G的3-4倍)。
此外,據供應鏈人士透露,這款三折疊新機可能搭載代號“麒麟9系”的新一代SoC,但真正的殺手锏是自研射頻模塊。
2021年華為曾公開“射頻天線、濾波器”相關專利,去年更有消息稱其聯合國內廠商實現了14nm工藝BAW濾波器量產。
如果屬實,這意味著華為用三年時間,在指甲蓋大小的元器件上打穿了被限制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從專利圖推測,這款手機可能采用Z字型鉸鏈,展開后接近小型平板。但在我看來,選擇如此激進的形態另有深意:
首先是差異化突圍。在三星、小米等廠商的折疊屏已殺至萬元以下時,三折疊能重新定義高端市場門檻;
其次是技術驗證。多折結構對屏幕UTG玻璃、鉸鏈疲勞測試的要求呈指數級增長,華為實則在展示材料學和精密制造能力;
最后是5G場景實驗。eMBB技術需要更大屏幕承載8K流媒體、云游戲等應用,三折疊屏恰是絕佳載體。
因此,華為恢復5G標志性意義大于產品本身。不過冷靜來看,新機搭載的芯片性能能否比肩驍龍8 Gen3?良品率會否導致售價突破2萬元?這些都要等發布會揭曉。
大家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