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在天津舉行,成員國外長紛至而來,共襄盛舉。
而印度外長蘇杰生的到訪,也成為此次會議的一大看點。這是蘇杰生5年來首次訪華,并且態度更為務實溫和,一改往日強硬的風格。
訪華過程中,蘇杰生連續在外媒上發布動態,高度稱贊了這次會議。
此前,蘇杰生就曾表態:印中是發展伙伴,不是競爭對手,還稱將全力支持中方辦好這次上合外長會。從此次蘇杰生的訪華過程來看,他所言非虛。
但蘇杰生態度的轉變,讓西方一些媒體大失所望,甚至覺得這是在挑戰美國的“印太戰略”,稱印度背叛四方安全機制。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印度連續拒簽“上合”和“金磚”的聯合聲明,被多個成員國視為“組織內的破壞者”。高志凱教授在上印度節目時甚至直言:如果印度不想合作,那么就需要考慮適不適合繼續待在組織里。
實際上,印度態度的戲劇性轉變,背后有著多重原因。
首先是美國的關稅大棒,如今印度和美國還沒有達成關稅協議,而最近特朗普又威脅對印度進口俄羅斯原油加征懲罰性關稅。
還有在印巴沖突時,美國高規格接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特朗普還稱兩國之所以停火,全是因為自己從中調停,這讓印度覺得自己遭到了美國的背叛。
最重要的是印度稀土危機,自從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后,印度汽車業產能告急。塔塔、馬魯蒂鈴木等大廠瀕臨停產,盡管印度稀土儲量全球第三,但無法精煉,90%依賴中國進口。
種種考量下,印度的態度發生變化也在情理之中。但長期受“民粹”影響的印度人,卻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這種180度的轉變。
所以,這次會議中一張外長的合照,就讓不少印度人破了大防。
這張合照里,咱們的外長站在C位,身旁分別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而印度外長蘇杰生位置靠邊,甚至都沒有站在俄羅斯外長的身旁。
這樣的站位,讓印度網友很不爽,他們覺得,這未能彰顯印度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地位。甚至還有印度網友抱怨,背景板上的文字只有中文和俄文,為什么不安排印地語。
估計印度網友并不知道,“上合組織”的官方語言就是為中文和俄文,所以背景板中的文字合規合理。
還有印度人發文稱:“蘇杰生的這些友好姿態,會進一步激怒美國,印度似乎忘記了如何進行外交政策,我們可承受不起一個憤怒的美國。”
印度人有時候腦的回路其實挺奇怪的。此次會議中國是東道主,站C位無可厚非。而俄羅斯和巴基斯坦,不僅是 “上合組織” 的重要成員,更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伙伴。印度此前不斷充當攪局者,已經引起眾多成員國的不滿,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嗎?
而所謂的“印度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更是一場自嗨。
兩個月前,印度政界上演了一場盛大的“經濟加冕禮”。政府智庫“印度國家轉型研究所”CEO蘇布拉馬尼亞姆,專門開新聞發布宣布:“印度經濟規模已達4萬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并將在三年內超越德國躋身世界前三。”
隨后印度網友狂喜,在外網上各種慶祝,一時間社媒上全是“贏麻”的三哥,但實際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24年印度GDP為3.909萬億美元,仍低于日本的4.026萬億美元,印度使用的是截至2026年3月的預測數據,與現實情況并不相符。蘭德公司專家更尖銳指出:“只要日元相對盧比升值1%,日本GDP依舊更高。
更何況,印度的GDP數據水分很大,早在2015 年,印度就修改了GDP的計算方法,其中就包括把牛糞相關產業計入GDP,引起全球網友吐槽。
只不過印度人的特點就是“提前報喜”,有了想法等于已經實行,做了PPT就是大獲成功,有網友總結得挺到位:“印度人的那張嘴,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如今,整個印度政府都很擰巴,他們對內宣傳印度已經強大到足以和中美抗衡,很多被印度媒體虛假報道“喂養”出來的印度人,對此深信不疑,網上必稱印度已經是超級大國,但面對真正強大的對手,印度官員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服軟,結果一根筋就變成兩頭堵了。
印度目前的外交戰略,說白了就是“騎墻”,投機意圖太重,但大國戰略沒有“騎墻”一說,印度要想在全球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戰略腳步就要有一致性,干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非英雄也。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