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中原,林青新篇(一)| 解碼黃河生態,筑牢綠色屏障
為深入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助力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7月15日,我院“黃河綠盾”生態保護團在院團委書記田原、院團委老師馬蒙恩的帶領下于母親河畔展開了一場融合歷史叩問與科學實踐的生態之行。
活動首站,團隊成員們來到黃河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他們先后參觀了“流域地理”“民族搖籃”“千秋治河”等6個展廳。從遠古時期的黃河河道變遷模型,到現代水利工程的實物展品;從黃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圖譜,到歷代治黃的歷史文獻,展廳內豐富的展陳內容幫助成員們系統梳理了黃河的自然脈絡與人文歷史,也讓他們深刻領悟到“黃河寧,天下平”的深遠內涵。
隨后,成員們轉赴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神北村北的黃河與伊洛河交匯處,分為三組展開工作。水文組沿河岸選取3個采樣點,利用采樣瓶等專業儀器,分別采集黃河主河道、伊洛河入黃口及交匯處水樣,并將含沙量樣本密封保存。植物組深入岸邊濕地與灘涂,采集蘆葦、檉柳等多種代表性植物,并記錄其生長環境與形態特征,為后續制作標本和多樣性分析做準備。記錄組則同步拍攝河道生態現狀及采樣時的珍貴影像,并記錄黃河周邊的環境信息。
此次活動的順利進行,不僅深化了團隊成員在實地調研中對黃河生態與文化的認知,更以青春的力量展示了生態保護的責任擔當,為“出彩中原”主題實踐注入了鮮活力量。未來,我院學子將持續深耕黃河流域生態研究,以更扎實的調研成果、更務實的行動舉措,為母親河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