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視角看陜州——文學季刊《三道塬》第10期?夏之聲
/ 卷 首 語 /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放眼望去,麥浪翻滾,稻香荷肥,轉眼已步入仲夏。
5月26日,由陜州區委宣傳部、陜州區文聯策劃推動的網絡電影《黃河女兒》首映式隆重舉行,它曲折的情節,鮮活的形象,感人的場景,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這期我們對該劇進行重點推薦,并對主創人員進行了采訪。
山河如紙墨,文武之道藏。王武云的《黃河文明的三門密碼》,細數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源頭密碼——仰韶文化、萬里黃河第一壩、中華第一劍、車馬祭祀坑、陜州地坑院、周召分陜石……它們“以柔韌的姿態,在歷史長河中刻下不朽的印記?!?/p>
這期“與人民同行?出彩陜州”推出的是徐新格的《塬上緣》等。《塬上緣》通過來自西安的女孩到與戀人相識相戀的地方——張塬村探尋的故事,寫了塬上人家的善良與美好。王娟的《一衣串起七十五年》,從奶奶、母親到“我”和女兒,一家四代人的衣著打扮,讓我們“從一滴水見太陽,從一衣裳見生活質量”,見證祖國的繁榮富強。
宋云峰的《翼狀飛行》是一篇很特別的小說。一個叫楊永烈的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心咳了出來,醫院院長為抓住這個特殊病例揚名的機會,讓這個心臟外懸病例傳遍了世界,每天,醫院的玻璃幕墻前都擠滿了人。受不了這種囚禁般的待遇,楊永烈想象自己能有一雙有力的翅膀,沒想到他的腋下真的長出了兩只寬大的翅膀……小說讓我們對人生和生活萌生許多思考。陳新峽的《兩個人的車站》寫的則是對婚姻失望的一對男女,找到自己“車站”的故事,生活有時就是那么令我們猝不及防。
孫廷俊的《最黃河》令人驚喜。它通過對黃河的思考,讓我們能感受到黃河是一條最有靈性的河,也是一條最有力量的河;高鵬遠的《黃金葉,汗水香》通過對種煙農事的追述,讓我們能感到一種生活就像煙草那味兒,苦澀中散發著芳香;段萬才的《草木染》娓娓道來,讓我們跟著他一同去探尋草木染的歷史,就像“捶草印花”,他們都曾是漫長人類文明中的一個驛站。
李世杰的詩歌越來越成熟。這期選登的是他的《一個阿肯族人的決定》和《休水書》,讓我們感到“那些動不動就發燙的年齡”,在他的詩里已“穿過雪夜”;曹生偉的《三十余載從警路》,追述的是他“三十余載的橄欖綠和藏藍時光”和它們鐫刻下的金盾詩行。宋紅冰的《致中建的建設者們》是他參觀弘農澗特大橋的感受,讓我們能感受到,“騰飛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奇跡”。
劉云的古裝劇《新嫁娘》以唐代詩人王建的詩為內容,通過戲曲手法,形象的表現了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更對傳承戲曲藝術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為人民寫作,為時代放歌。讓我們扎根陜州,深入生活,創作出更多反映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優秀作品,書寫陜州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