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娃上學,小區里又聽見王姐在樓道里吼:"跟你說多少遍了!襪子別反著穿!鞋帶系緊!再磨蹭真要遲到了!"那音量,三樓的狗都跟著叫了。
這場景是不是特眼熟?咱們當爹媽的,好像天生自帶"細節雷達"——孩子吃飯吧唧嘴要管,寫作業握筆姿勢不對要糾,就連出門先邁左腳還是右腳,都能忍不住念叨兩句。
但最近刷到網友的討論,突然有點醒過神來。有個媽媽說,她家娃上一年級那陣,天天早上跟樹懶似的,穿個衣服能磨蹭半小時。她從"溫柔提醒"到"河東獅吼",嗓子喊啞了都沒用。直到有天她實在懶得管,結果娃遲到被老師罰站一節課,第二天自己鬧鐘一響就彈起來了。底下評論區一片附和:"人教人要氣死,事教人一次就夠。"
可不是嘛!我閨蜜之前總跟我吐槽,兒子吃飯跟打仗似的,喊三遍都不動窩。要么說"太燙",要么嫌"太涼",總之就是有一萬個理由。后來她學乖了,做好飯就擺桌上,過時就收。頭兩天娃餓肚子哭鬧,她硬著頭皮沒心軟,現在到點就乖乖坐餐桌前,比誰都積極。
但這事兒吧,也得拎清啥是"小事",啥是"規矩"。有網友說得在理:"非原則性的事,說一遍為啥行、為啥不行就行。選對了他長經驗,選錯了他擔后果。孩子小,但不傻啊。"就像孩子不愛吃青菜,你非摁著他的頭往嘴里塞,那肯定逆反;但要是任由他頓頓吃炸雞冰淇淋,那就是當爹媽的失職了。
還有人說,最忌諱的是"嘮叨式教育"。你天天在孩子耳邊"碎碎念",他要么練就"自動屏蔽"神功,要么學著你磨磨唧唧。就像有個網友吐槽的:"我媽以前總說我吃飯慢,現在我看我閨女吃飯,脫口而出就是同款嘮叨,嚇自己一跳。"
說到底,養孩子就像放風箏,線太緊容易斷,太松容易飛。那些穿反的襪子、歪扭的鞋帶,其實都是孩子在試探世界的小腳印。與其在這些小事上跟他死磕,消耗彼此的精力,不如把勁兒用在立好規矩上——比如"按時吃飯"、"自己的事自己做"。
畢竟,咱們最終是要養出一個能對自己負責的大人,而不是一個事事需要被糾正的"完美小孩",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