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似乎是當代人的集體情緒。
在一切都在加速的當代,世界的不確定性本質露出了獠牙。二三十年前被視作理所當然的常識與規律,如今也不是不可置疑。技術日新月異,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
但其實,焦慮并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新癥候,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便已經開始關心“心靈健康”的問題了。
面對命運的無常,普通人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古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在《道德論叢》中給出了回答。
他出生在羅馬帝國時代,繼承了古希臘哲學思想,并以此對抗時代的道德危機。我們從他的論述中整理出了六條“不焦慮”的秘訣,希望能對今天的你有所幫助。
下文由《如何從敵人身上獲益》書中觀點整理而成,經出版社授權推送。
01.
不要違心稱贊別人
普魯塔克十分同意哲學家色諾芬的看法:我們能聽到的最愉悅動聽的聲音是別人對我們的夸獎;但是我們能聽到的最反感厭惡的聲音是別人的自夸,原因有三。
首先,我們認為那些會給予自己贊美之詞的人做了一件沒羞沒臊之事,因為哪怕別人給予他們贊美之詞的時候,他們也應該保持謙虛。
其次,我們認為那些自夸的人做了一件不公正之事,因為他們擅自把贊美這個本來應該從別人那里獲取的禮物據為己有。
再次,如果我們一言不發地默默忍受這個人的自夸,會顯得我們自己心懷嫉妒;但如果我們因為害怕被人認為我們心懷妒忌,而被迫違心地附和他的自夸,那我們就做了一件既諂媚又奴性的事。
電影《羅馬浴場》
普魯塔克說,違心稱贊別人實際上是一種侮辱對方的行為,尊重對方的行為是由衷地當面稱贊他。
當然,如果我們認為有人配不上贊美,那我們也不應該通過自我贊美來間接地打壓屬于他人的贊美。
沒有任何話題比自吹自擂更沉重、更乏味,甚至讓人本能地感到壓抑,仿佛空氣變得沉悶,需要趕快逃離,透一口氣。
即便是那些諂媚者、食客,或者依附權貴以求好處的人,當他們不得不聽一位富人、總督或國王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時,也會覺得難以忍受,甚至覺得這是他們付出過的最昂貴、最折磨人的代價。
正如米南德劇中的人物痛苦地抱怨:
這些吹牛的家伙簡直要了我的命,
這飯局讓我越吃越瘦!
這些夸夸其談的吹噓者,
自以為聰明,指點江山,
實際上只是一個膨脹的空話制造機,
讓旁人忍不住心生厭倦,
恨不得立刻遠離!
讓你感到沉悶和折磨的場合,能逃則逃。
02.
關掉花唄和先用后付,
不要欠錢
焦慮的一大來源就是金錢,除了遲遲不上漲的工資之外,每月的債務還款也令人頭大。
各大支付平臺總是放出各種“現付后用”“先預支后還款”的策略,誘惑我們踏入花唄、白條的陷阱。
而普魯塔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債務。他認為,借貸就等于放棄自由。
“一個人一旦陷入債務,便永遠是債務人,他不斷更換背上的騎手,就像一匹被套上嚼子的馬,被一個又一個主人驅策?!?/p>
一旦欠別人錢,你就過上了被債務人緊追的生活。月初消費帶來的多巴胺轉瞬即逝,月底的還款日像烏云一樣漫開,每過一天便加深一層陰影。
“你若連貧困都難以忍受,為什么還要把債主強加在自己身上?”
普魯塔克揭開了借貸的本質。他指出,放貸者不會借錢給真正貧困的人,而只會借錢給那些想要獲得更多財富的人——那些有能力還錢,并再次借錢的人。
也就是說,一個人能獲得借錢的資格,就意味著他本來就有財富。而既然本身就有財富,那又何必借錢?
普魯塔克贊揚那些視金錢如糞土的節制生活:比如犬儒派哲學家克拉特斯,即便他不欠任何人的錢,但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做經濟管理,就放棄了價值八斤金幣的財產,“僅僅帶著意見粗布長袍和一個行囊,投入哲學,甘愿選擇貧窮”;再比如作曲家費羅薩努斯,他在西西里有著富足的地產,但不滿于當地的奢靡享樂之風,已然拋棄土地揚長而去,留下一段誓言:“這些所謂的‘福祉’不會拋棄我,而是我拋棄它們?!?/p>
03.
沒錢的話,每天提醒自己
財富帶來的幸福只是一種表演
看到電視里的霸道總裁,我時常想,他們的生活是不是無憂無慮。
他們住在能看見外灘的大平層,穿著Prada,吃的是omakase,出門有專人駕駛的豪華轎車接送。而我,住在狹窄的出租屋里,穿著拖鞋背心,晚飯是拼好飯,內心充滿著對于未來的焦慮。
古希臘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國王是不是沒有煩惱?
普魯塔克搖了搖頭:暈船的人不會因為從小船換到了戰艦就不會頭暈惡心,焦慮的根源不在于外在的環境,而在于自己的靈魂。
人們缺乏對現實的經驗,缺少理性思考,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現在的處境,所以他們才會無法獲得心境的平和。
電影《河畔須臾》
因此,應當調整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自己的心態。就像疾病消散,體質恢復,健康隨之而來。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人口渴沒有水喝,他會在喝水后解渴;而如果一個人不停喝水也無法止渴,我們不會認為他需要繼續喝水,而是認為他生病了。
對于財富帶來的奢華享受,他說:“請注意,你所羨慕的,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更像是一場盛大活動里的游行和節慶。”
普魯塔克提醒我們,由財富帶來的幸福是一種表演。有黃金餐具的富人,獨自用餐時也不會專門拿出黃金餐具。
財富本質上就是盲目的且匱乏的,所以它本身并不值得羨慕。
04.
遇到討厭的人別著急,
學會從敵人身上獲益
焦慮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無處不在的“比較”。
從小時候常在父母口中出現的“別人家的孩子”,到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我們時常因為和他人之間的差距而感到自卑。
許多英雄史詩中的人物也有這一層憂慮。阿喀琉斯說:“在戰場上,我無人能力,但在集會上,許多人比我更擅長言辭?!倍~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擁有權力、財富和民眾的擁簇,卻羨慕一位老人能安穩地度過一生。
比較對象的極端形式之一,是“敵人”。普魯塔克面對敵人的態度是,要學會從敵人身上獲益。
我們更害怕讓敵人看到自己的過失,反而不在乎朋友看到我們的惡習。
簡單來說,因為敵人一直在審視你的生活,它反而促使你關注自身,不輕率,三思而后行。因為這種謹慎能夠收斂情感、約束理性,從而培養深思熟慮的態度,并促使人選擇一種合宜且無可指責的生活方式。
電影《比海更深》
柏拉圖說,愛會使人對所愛之人變得盲目。普魯塔克補充道,我們的敵人在行為丑陋時,反而讓我們更能看清現實。
如果你真的想讓敵人感到痛苦,比起辱罵他,更好的方法是回到自身。
普魯塔克在《論心靈的健康》中也說:“保持心境平和,最重要的莫過于關注自身及自己的事務?!倍P注自身的方式依舊是運用理性。
他指出每個人都應該認識自己,根據自身天性選擇合適的道路,而不是勉強自己做不適合的事情,時不時向往其他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看見有人用犁來射箭,用牛追逐野兔,用漁網捕捉鹿,我們不會說他們運氣不好,而是笑他們愚蠢。但是,我們卻希望自己同時擁有富人的財富、學者的智慧、軍人的英勇和哲學家的思辨,勉強自己做那些不適合我們的事情,獲得那些不屬于我們的東西。
05.
過度共情,
其實是在多管閑事
有一些道德感過高的人,他們的焦慮不是來自自己的處境,而是來自整個世界的不幸與災難。他們能聽到“遠方的哭聲”,對他鄉受苦的人們充滿悲憫,對無處不在的邪惡感到無力。
普魯塔克對他們說:“不要覺得糾正他們的惡習是你的責任,也不要因為改變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strong>
對于那些壞事做盡的人,普魯塔克指出,我們應該接受他們的本性,“這就像路上狗對著人狂吠,如果你理解這是它們的天性,你就不會因此生氣”。
他還反對憐憫不幸者,因為真正的善行“在于為其提供幫助,而不是與其一同哀痛,或被情緒拖累”。
他還尖銳地指出,這些人的憤怒和痛苦并非源自正義感,而是一種自戀。雖然那些遠方的惡行并沒有直接對我們造成傷害,但我們卻會把它們想象成對自己的損害。
這是因為,人們對他人痛苦的過度關注實際上產生于對自己的生活過度焦慮。我們對于事物過度憂慮,對名利極端渴望,對誹謗過度敏感,這使我們對周圍人產生懷疑和不安全感,覺得自己正在失去某些東西。
人們因此執著于痛苦,沉浸在憂慮之中,甚至主動遠離可以帶來安慰的事物。
應當通過關注自身來克服焦慮呢?
普魯塔克認為,關鍵在于“將多管閑事的心思引導到別處”。
“去探究天上的事物吧,去探究地上的、空氣中的、海洋中的奧秘!你的天性更傾向于微小的細節,還是宏大的景象?如果你渴求宏偉的事物,那就去探究太陽吧,弄清它從何處升起,又向何處沉落。探究月亮的變化,就像探究人類的變遷一樣。她如何消耗光輝,又從何處重新獲得光輝?”
多去戶外走走,聚焦一件小事,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樣,我們就不再有閑心思去關注他人的處境,也不會被他們的苦樂牽著鼻子走。
不僅如此,人們用來關注他人生活的敏感細膩同樣可以用于自身。
仔細審視自己的記憶,多管閑事之人會發現,自己曾經關心的一切都是“無用的、徒勞的、毫無樂趣的往事,這或許能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荒謬,因為它令人厭惡且毫無意義?!?/p>
而拋開這些不愉快,剩下的記憶中變隱藏著著那些能讓心境平和的美好事物。
普魯塔克認為,那些愚昧之人會快速地忘記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轉身執著于那些他從不曾擁有的東西。而明智之人,他們不僅會牢牢記住瞬間的美好,還能人們“像畫家在調色盤上運用色彩那樣,在內心中突出明亮和愉悅的事物,而掩蓋、壓制那些陰郁的記憶”。
06.
接受命運無常,
但不做違背本心的事
我們的生活伴隨著運氣,而運氣是焦慮最深刻的來源之一。
仔細想想,我們的當下也是無數運氣的積累:我們恰好生在和平年代,擁有還算健康的身體和正常的智力,沒有經歷特別嚴重的天災人禍,能好好地活在世間。而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愛情、財富甚至生命,隨時都有可能被無情地剝奪。
如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是由“幸運”富裕的,那它們同樣可以被“不幸”奪走。
在古希臘,這些幸運與不幸被稱作命運,被奧林匹斯諸神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在 祛魅后的當代,我們把它們稱為運氣。
運氣和命運看似是兩個意思相反的詞。前者充滿隨機和偶然性,而后者卻顯示出一種命中注定。但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不受我們控制。
命運是古希臘戲劇中重要的主題。
索??死账怪膽騽 抖淼移炙雇酢肪吞接懥诉@一主題。
俄狄浦斯出生時,其父母從神諭中得知自己的兒子將來會弒父娶母,便將他遺棄。但俄狄浦斯意外活了下來,并逐漸成長為一位勇士。他消滅了路邊強盜,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迷,被百姓擁戴成王,并迎娶了王后。
電影《俄狄浦斯王》
但命運諷刺地告訴他:他殺死的強盜中有他的父親,他迎娶的王后是他的母親。這位強大的勇者依舊沒能擺脫自己的命運,在陰差陽錯下應驗了弒父娶母的神諭。
命運造就了俄狄浦斯的悲劇,但普魯塔克希望我們能夠平靜地接受命運的變化無常。
他指出,真正能夠平靜面對命運的人認識到命運的本質,并欣然接受。他們知道 一切都會變化,一切都不穩固。 財富是轉瞬即逝的,權力是可以被奪走的,而朋友雖然是忠誠的,但畢竟是人,一個天性多變的生物。
不過,他們會用理智做好準備,使他們在面對不幸的時候避免突如其來的沖擊。就像古希臘哲學家安納薩格拉斯,他在兒子去世時說:“我早知道,我生下的是一個必死之人?!?/p>
但是,人們就只能平靜地接受命運的擺布,除此之外什么都做不了嗎?
普魯塔克沒有陷入到這種平靜的悲觀之中。相反,他指出,即便我們無法改變命運,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若能以疾病、痛苦、流亡等苦難作為思考對象,并用理性直面它們,便會發現,這些看似可怕的事物實際上充滿了虛假、空洞和脆弱的成分,而理性在每個具體情境下都能證明這一點?!?/p>
沒有人能篤定地說:“我這輩子不會遭受這樣的苦難。”但我們可以說:“我這輩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strong>還有一些事依舊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選擇不撒謊、不欺詐、不謀害、不違背自己的人格。
就算命運無法預測,但“只需善加利用當下的一切,懷著感恩之心回憶過去,以善意明朗的態度迎接未來,他們便能無所畏懼、毫無疑慮地走向未來”。
本文摘編自
《如何從敵人身上獲益》
副標題: 《道德論叢》精華選編
作者: (古希臘)普魯塔克
譯者: 仲樹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25-7
編輯 | 十六,串串
主編 | 魏冰心
封面圖 | 《羅馬浴場》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