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
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3%,較上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更趨嚴峻復雜的內外環境中保持這一增長態勢,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強勁的增長潛能。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增長在進一步承壓。最突出的是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在發展,價格水平低位波動,使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減弱,投資、消費活動更趨謹慎。市場引導的需求收縮仍呈發展態勢,與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投資累計同比增長率從4.2%降低到2.8%,已低于上年全年增速(3.2%),消費累計同比增長率從4.6%提高到5%,較上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但6月當月同比增長4.8%,較5月降低1.6個百分點。綜合來看,需求收縮仍有發展態勢。
價格水平低位波動反映的是宏觀經濟供求總量失衡
6月CPI同比漲幅由負轉正、環比降幅也有減小,擴大消費相關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但價格水平總體仍處于低位,6月CPI同比上漲0.1%,較年度2%的預期漲幅差距明顯;PPI同比降幅自2月以來持續擴大,從-2.2%持續擴大到6月份的-3.6%。價格水平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持續低位波動,表明市場供大于求情況明顯而且還在發展,必須高度警惕。價格持續走低會使市場主體的預期不斷降低,信心不斷降低。具體來看,當市場價格持續低位波動時,企業會預感到未來市場銷售困難持續加大,經濟效益可能持續變差,因此,其生產經營活動會更趨謹慎。這既會使企業的生產、投資需求不斷收縮,也會影響到就業和居民收入,使居民消費傾向不斷下降,消費需求收縮。這表明,當宏觀經濟總量處于供大于求狀態時,市場機制調節會通過價格水平走低,不斷提高總量供大于求的失衡程度;當市場供大于求時,市場機制調節會引導需求收縮不斷加劇。
經濟增長過程也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緊密聯系、互為條件、矛盾運動的過程。如果經濟增速偏離合理區間,過高或過低,就會表現為宏觀經濟總量失衡(增速過高,表現為總量供不應求、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失衡;增速過低,表現為總量供大于求、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失衡)??茖W的宏觀調控必須準確把握宏觀經濟總量失衡的程度,準確判斷經濟增長率偏離合理區間的程度。必須明確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進而確定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目標和政策力度。合理的經濟增長區間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所處階段以及供給增長潛力。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著經濟結構變化的潛力,這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源泉;既有的產業體系及人力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供給條件,決定著供給最大增長潛力,決定著在結構性增長能量推動下經濟增速的最高水平。而市場需求的特定水平,則決定著經濟增長潛力釋放的程度。已經實現的經濟增長率,是供給與需求因素復雜聯系、共同決定的結果。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來看,當前,中國經濟仍處于起飛階段;中國仍然擁有較為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雄厚的資金資源,加快提高的技術資源,要素資源保障條件對供給能力持續擴大的支持力度并未下降。綜合分析,中國當前的潛在增長率仍然在8%以上??紤]充分就業和生產潛能充分發揮、適度的市場競爭、資源環境保護、宏觀經濟總量平衡、價格穩定等多方面因素,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宜保持在7.5%-8.5%。據此分析,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已偏離合理區間較多,供大于求的宏觀經濟總量失衡已經很嚴重,市場引導的需求收縮力度已很大。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
扭轉需求收縮必須發揮好政府公共產品投資的關鍵作用
今年以來,在一系列增量政策推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GDP增長5.4%,實現了良好開局。進入二季度以后,受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消費增速明顯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受就業和收入因素影響,當前居民消費信心仍明顯不足,消費傾向仍呈下降態勢;消費品以舊換新會增加當前消費需求,但也會透支未來的耐用消費品需求。
綜合來看,若就業和收入增長形勢不能持續向好,則消費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就較難鞏固。投資方面,二季度投資增速明顯下降,凸顯了市場價格走勢引導需求收縮的作用。企業方面,在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企業對未來市場銷售前景、效益改善前景預期都不好,生產和投資活動日趨謹慎。這在較大程度上抵消了設備更新政策的效果。這是二季度制造業投資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房地產市場方面,多項政策效果雖有所顯現,但房價趨漲的預期尚未普遍形成,觀望情緒比較普遍。此外,支持剛需的青年購房群體,受就業及收入前景不明確影響,在使用按揭貸款買房方面顧慮較多(擔心不能持續支付房貸月供),買房需求也較平淡。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房地產市場供求格局未能改變,進而影響房地產投資降幅進一步加大。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9%,上半年同比下降11.2%。
綜合來看,市場價格走勢引導房地產、制造業投資增速走低的力度很大,而且可能進一步加強。在需求收縮的約束下,二季度經濟增速較一季度有所下降。綜合來看,當前推動經濟回升的力量與引導經濟下行的壓力相互交織,復雜變化使經濟回升的不確定性加大。還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空前復雜,特朗普政府依靠關稅等手段妄圖攫取不正當利益的圖謀始終未改,在我國堅決斗爭面前雖有所放緩,但變數依然很多。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水平較高,我國對美出口面對的壁壘已經很高。故外貿出口也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傮w看,增量政策支持的經濟回升因素與內外環境復雜變化形成的經濟下行壓力正處于相互角力的關鍵階段,未來經濟運行趨勢仍有較大變數。
針對當前形勢,必須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必須顯著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特別是要顯著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2020年以來,我們在擴大內需方面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越來越明顯的成效。但由于需求收縮持續時間很長,積累的問題很多,難以迅速全面扭轉。同時也要注意到,企業和居民的順周期行為特點。即市場越是供大于求、價格越是走低,企業就越會謹慎投資;居民就越會謹慎消費。簡單說,就是錢越不好掙,就越不敢花。這表明市場有引導需求收縮發展,加劇供求總量失衡的內在機能。對于市場失靈及其對擴大內需政策的抵消力量,我們也要有清醒認識。同時,我們對擴大內需必將取得顯著成效、必將徹底扭轉供大于求格局的前景,也必須堅定信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工作必須統籌好幾對重要關系》一文中指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強調政府要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范競爭秩序。應該看到,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全面提質升級,加快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后各級政府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還應該看到,中國政府加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設投資,具有充分和足夠的能力。
與商品的競爭性、排他性比較,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其生產和供給追求的是公益性、普惠性、兜底性目標,因此,這一領域存在明顯的市場失靈。無論從國際比較還是我國實踐來看,都必須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依靠經濟高增長帶動的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大量依靠市場融資方式快速補齊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短板,推動其持續快速發展。同時也普遍存在大中小城市間布局不均衡,城鄉間布局不均衡,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
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后,公共產品和服務亟待全面提質升級,其發展亟須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加快推進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補齊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出發;以及從普遍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和保障水平,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出發,也都亟須加強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建設投資,并久久為功、高標準、高質量持續下去。從有效擴大需求來看,由于公共產品和服務投資主要為政府主導,且主要不追求項目建設運營的經濟收益,因此,可以有效擺脫市場機制的收縮作用,有效有力發揮擴大需求、增加企業訂單的作用。因此,全面加強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必然會成為逆周期調節的重要選擇之一。
從資金保障條件來看,盡管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財力比較緊張,但這只是發展過程中的短期困難。要特別注意到中國經濟長期的高成長性。據此推測,當前發行20年、30年、50年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其規模即使大幅持續擴大,中長期財政收支平衡仍將有可靠保障。所以,中國政府依靠大規模擴大國家信用支持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全面提質升級,有效有力擴大需求的潛在空間非常大。
當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非常緊迫,也全面可行。應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方面預留足夠大的空間,做好大規模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的相關準備。要圍繞“十五五”規劃和中長期展望的編制,多多增加重大項目儲備。一旦內外形勢復雜變化引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能夠及時推出力度足夠大的政府公共產品投資舉措。通過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顯著提高,帶動企業投資、帶動就業和居民消費,使全方位擴大內需的效果顯著增強。依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加快回暖,支持中國經濟進入持續回升向好的軌道。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